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学习教育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党员楷模

好支书李连成

时间:2016-05-07 00:00 来源:《河南日报》2000年6月21日

在广袤的豫东平原,李连成这个名字响得很。他到外地办事,别村的村民说啥也要请他去当“领头人”;在城里乘坐出租车,司机硬是不要他的钱。前不久,省委一位领导同志到李连成所在的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视察,陪同的市领导开玩笑地问在场的村民:“上面要把你们支书调走,你们同意不同意?”几位老大娘一听这话就急了:“你敢把连成调走,俺可不依你!”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何以能够赢得群众如此发自内心的爱戴?6月初,记者到西辛庄采访,耳闻目睹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些真实而感人的事迹。

从个人致富到带领群众致富,从特色农业到乡镇企业,从低效益企业到高附加值企业……李连成的眼光总比周围的人高出一筹。他说:“别人吸烟有烟瘾,喝酒有酒瘾,我希望西辛庄大发展,我有发展瘾。”

只有900亩地、600口人的西辛庄,是一个不沿河、不靠山,几乎无任何优势可言的小村,他们祖祖辈辈守着这块贫瘠的土地,过着比周围村庄更穷的日子。弟兄8人的李连成家因为人多,更是穷得叮当响。1977年分家时,两间到处都是窟窿的小屋、一张旧床、一口锅、一把勺子,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李连成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就在分家的那一年,孩子看病需要6元钱,他借了几家都没凑够,只好狠心将两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卖掉。“人不怕穷,就怕志短”。李连成立志要富起来,不再让贫穷困扰这个家。为此,他一边远离家乡去拉大车,搞建筑,一边苦苦思索着拔掉穷根的办法。

1983年,随着中原油田的迅速崛起,濮阳市宣告成立。头脑灵活、善于思考的李连成看准了蔬菜市场的大好前景,便一头扎进菜地,在当地率先搞起了大棚蔬菜生产。刚开始时,由于没有经验,在种菜技术上遇到了不少难题,但他不气馁,有不懂的地方,就骑自行车到县农牧局请教。后来他下决心筹措资金,以年薪1万元的代价,从开封聘请了一名技术员到现场指导。那几年,他一天到晚蹲在菜棚里,饿了啃块干馍,渴了喝口凉水,困了睡在地头,仔细观察、研究蔬菜生长的特点。这样一干就是9年。9年下来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净赚17万元,成了村里的首富。

1991年8月,刚刚富起来的李连成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西辛庄绝大多数群众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心涣散,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怎样才能让群众尽快富起来?李连成思前想后,决定从自己熟悉的种菜着手。他把自己的两个菜棚无偿地转让给村里的两个贫困户,并公开宣称:谁想弄大棚菜,他可以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可以帮助跑贷款。李连成靠种菜致富的本身就有极强的说服力,再加上他的承诺,西辛庄很快就掀起了一股种菜的热潮。那几年,李连成常常早出晚归,谁家遇到技术难题,他不请自到;哪户缺少资金,他找上门支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西辛庄的蔬菜大棚很快发展到40多个,仅此一项,全村就增加收入30多万元。

1994年,濮阳市的“白色工程”建设进入高潮,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遍地开花。李连成清楚地认识到,仅靠蔬菜单条腿走路,难保没有闪失。要想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上项目,办企业。可村民们并不热心。也难怪,一没技术二没经验,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投进没有把握的项目中去,谁也不放心。不得已,李连成只好挨家挨户地动员。半个月后,他和其他4名党员带头联系8户村民,以股份制形式筹资21万元,建起了西辛庄第一家企业———再生纸厂。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该厂试生产的第一年,人均就净得红利12.7万元。全村人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那眼光里分明带着一种渴望。

看着这眼光,李连成更加坚定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决心。经过反复地做工作,他终于做通了13家股民的思想工作,把价值100多万元的再生纸厂作价68万元,拍卖给全村群众。1997年1月,他又以村民缴纳的120万元股金,在西辛庄办起了一家集体企业。

村民们富了,过上了他们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可李连成却把发展的眼光瞄向更远的地方。为此,他北上京、津,南下沪、苏,积极寻找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1998年5月,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西辛庄决定以入股的形式筹资500万元,上马全村最大的企业———工业用呢厂。

李连成深知技术和人才在企业中的分量。在筹备工业用呢厂的过程中,为了请到高水平的专家,他6次南下,在某厂的门口常常一等就是一整天。被相中的专家提出高额的安家费、劳保费,他二话没说,就把现金送了过去;对这位专家提出的赢利分成,也一口答应下来。李连成的真诚和气魄终于打动了这位专家,使工业用呢厂很快建成投产,仅3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产值100多万元,利税36万元。望着滚滚而来的财源,连那些当初反对高价请专家的村民,也打心眼里佩服李连成的远见与智慧。

整齐划一的农民公寓,金碧辉煌的学校和敬老院,淳朴的民风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无不给人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李连成说:“人没有文化就没有前途。”

出濮阳县城南行22公里,向东穿越一条波光粼粼的人工渠,眼前一排排设计新颖、整齐划一的建筑群落,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西辛庄新建的农民公寓。徜徉在几栋还没完全竣工的二层小楼里,我们不能不佩服西辛庄人超前的意识和消费观念:这些宽敞明亮的农民公寓,全部装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以前只在城市才能见到的喷泉美景,也在农家小院安家落户;散落在四周的几个花池,栽种着石榴、月季和柿子树……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这些据称“三十年不落后”的花园式住宅的设计者,竟是李连成自己。

在农民公寓北边,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建筑,那是由李连成设计、村民们引以自豪的西辛庄小学。满园的芳草,手拿书本的少女雕塑,高高耸立的升旗台,与庄严肃静的教学楼交相辉映。村民们介绍说,西辛庄以前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上学都要到相邻的东辛庄小学。李连成当选村支部书记后,对教育的投资常常是不惜血本。1997年,李连成和村支部一班人下决心建一所“自己的学校”。李连成亲自设计图纸,制订施工方案。工程动工后,全村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投入到义务建校的劳动之中。仅仅两个多月,没花一分钱的施工费,该村就建起了濮阳市一流的花园式学校。随着农民公寓的建成使用,建造较早的教师公寓已经显得落后了。村里正准备盖新楼,以保证让老师们住上比农民公寓更好的房子。强烈的尊师重教意识,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世世代代吃够了没有文化苦头的西辛庄人,如今已送走了10多名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站在村头的麦田边,李连成环顾四周,对记者如数家珍:这是村里投资46万元建成的敬老院,村里十几位孤寡老人即将入住;那是新建的秸秆气化站,纵横交错的管道连接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农民公寓,到时家家都能用上干净方便的秸秆气;还有那一大片腾出的空地,是用来建造村民文化广场的……

刚开始搞村街规划时,不少村民表示不理解:“住得好好的,咋能把房子扒掉重盖?”李连成连续召开班子会、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讲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渐渐地,大家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如今在西辛庄,没有烧香拜佛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没有上访告状的,更没有刑事犯罪的。被视为农村工作三大难题的计划生育、宅基地和交公粮,如今在西辛庄已无“难”可言。一些初到西辛庄搞建筑的外地民工很纳闷:怎么村里的几个工厂都没有保卫?村民们回答:厂里从来不丢失东西,何须花这一笔冤枉钱!

听说西辛庄是濮阳市的“文明村”,我们猜想肯定有不少“好媳妇”、“好婆婆”。但一村民的回答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俺们这里好几年都没有开展这类评选了”。原来,该村新班子上任后,针对部分农户婆媳关系紧张的实际,每年都在全村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活动。刚开始时,确实评选出一些“好媳妇”和“好婆婆”,但到后来,“好媳妇”、“好婆婆”越来越多。村民们都说,评选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于是,经村民代表大会批准,从1997年开始,西辛庄不再开展类似的评比了。

离开西辛庄时,我们遇见正在修路的几位村民。原来,今年5月初,中原油田在村里打了一口试验井,来往的车辆需从村里经过。当时,村里的农民公寓正在紧张施工之中。但村里的事再大,也没有国家的事大。村支部一声令下,全村停工两天,给油田的车让路,并派4位村民义务给油田看井。同时,还动员群众挖土填坑。油田的同志激动地说:“西辛庄人高尚的风格真是少见。”

财务清,处事公,真心为群众,使李连成成为全体村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和维护者。他说:“我是全村人的支书,不能遇事光想着自己。”

长期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李连成最清楚他们盼望啥、反对啥。从当支书的那一天起,他就对全村人立下誓言:“我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

公款吃喝是目前一些地方农民群众对村干部意见最大的一件事。为此,李连成上任后定了一条铁规矩:村里不设吃喝招待这一项费用。当支书以来,他从未报过一分钱的招待费,也没让村里买过一盒烟、一瓶酒。不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前来洽谈业务的客商,他待客都是清茶一杯。遇到特殊情况,他就请客人到自己家里吃面条。对此,李连成有自己的“见解“:来谈业务的人,他们看重的是产品的质量,而不是那顿饭。

李连成虽然思路清,点子多,但从不独断,而是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群众的共同愿望。村里无论大事小事,他总要召开班子会、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尤其在群众比较敏感的财务问题上,李连成更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管理方法:由村民小组长和群众代表组成理财小组,管账与管钱分开,重大开支必须由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理财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审核,经村支书签字和群众代表上账后,由村会计每月公布一次账目。李连成说:“村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群众辛辛苦苦挣来的,谁也没有权力去乱花。”

更让村民们服气的,是李连成处世公道,讲究“一碗水端平”。凡是村里定了的事,任何人都不能改变规矩。村里明文规定:村办企业里,在全村劳力没安排完之前,不准外村人入股或上班。刚刚出嫁的女儿想入股,被李连成一口回绝;内侄儿想来村里上班,70多岁的老岳父连跑几趟也没说动他,气得大病一场。为此,他把不少亲戚、朋友都得罪了,而对村里以前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他却跑前跑后忙着照应,有的还优先安排到厂里上班。

陪同我们采访的村干部还动情地讲述了李连成自愿“吃亏”的几件事。前些年,他用自己所分红利买了一辆夏利牌轿车,后来为方便企业业务,就把车开到厂里供公家使用,几次大修都是自己掏钱。群众多次提出给他换辆新车,都被他拒绝。今年年初,村里搞新村规划,李连成主动把自己新建在村中心的二层小楼拆掉,把好宅基地让给别人,自己却选择了村南头一个偏僻的废坑塘,光垫宅基就花费了1.6万元。

李连成太忙了。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才休息的习惯,从来不知道啥叫累。去年1月,李连成再一次累病了。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请来镇卫生院的医生,躲在办公室里输液。每次输液他都把门反锁上,输完后又硬撑着去工作,就这样坚持了20多天。当细心的群众发现此事时,有不少人都掉下了眼泪。“咱西辛庄离不开连成啊”———几位老汉私下一商量,就合伙买了一台电冰箱和一些鸡鸭鱼肉,在春节拜年时一块给李连成送了过去,说是给他好好补补身子。李连成推托不掉,只好把冰箱送到厂职工食堂,让大家共同享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连成感人的事迹传开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今年3月23日,濮阳市召开反腐倡廉教育大会,作为特邀代表的李连成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他那朴实的语言,感人的经历,深深打动了在场的900多名县处级领导干部。有人作过统计,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过程中,全场响起了28次掌声。这掌声,不仅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李连成的由衷敬意,也表达了全社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希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