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学习教育 > 河南省政协60华诞 > 委员风采

甘于寂寞的创作名家

时间:2015-10-30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有人称贾璐是名家,他创作的剧本被京剧、豫剧、曲剧、评剧、晋剧、吕剧、蒲剧、越调、秦腔、黄梅戏、眉户戏、漫瀚剧等剧种排演。他两次荣获全国戏剧文学类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其他奖项更是不胜枚举。有人说贾璐是大家,他的处女作《曹操父子》一出世便赢得了戏剧文学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接下来的《能人百不成》《万金油借牛》更是获得一片掌声;根据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晋剧《大红灯笼》第二次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现代戏曲《尘封的军功章》和大型历史剧《清吏郑板桥》的创作则让濮阳人、濮阳事走出了濮阳,走向了全国……面对如此硕果累累的成绩和众人的称赞,贾璐则戏称,自己就是一个“码字人”,享受着“码字”带给自己的快乐。

  甘于寂寞的“码字人”

  “薄的手中握,厚的垫脑壳,僻静之处寻快活,不管别人爱什么,吾辈最是枕籍乐。”在贾璐的书房,有这样一幅字画,一位悠闲雅人手握书,头枕书乐于天地之间,贾璐说,这就是他的“自画像”。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枕籍楼”,案头、床头堆的都是书。在家中的大部分时间,贾璐都会呆在这里,看看书、码码字。不管是不满千字的“豆腐块”,还是几万字的长篇剧本,贾璐都毫不怠慢地耗费时间去构思、撰写。

  或许是博览群书的缘故,贾璐初期剧本作品多是历史剧。《曹操父子》《刘邦与萧何》《齐桓公选相》《虞美人》等等,贾璐笔下的历史人物不搞脸谱化,不露倾向性褒贬,不作肯定性或否定性戏外判断,而是执着于开掘人物心灵世界,思维化、情绪化、人性化的历史人物,让他们生活,让他们冲突,让他们敞开心扉迎接“解剖”。

  曹植、曹丕的故事家喻户晓,老生常谈。但贾璐截取曹操父子围绕魏王宫新老交替时段的故事,抓住曹操选取“接班人”的急切心理和曹丕、曹植由于性格禀赋差异而反映在接班继位问题上的心理碰撞,编织出极具震撼力的好戏。萧何是刘邦唯一信任的老臣,刘邦又赐他“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待遇,两个人还有什么矛盾?之间还有什么戏可写?然而,贾璐抓住萧何“请苑械系”一个过节,对两个人物展开心理分析,把刘邦“雄猜嗜杀,一夕数惊”的孤家寡人心理放大,把萧何“伴君如伴虎”“功高盖主,难免一屠”的防范心理强化,演绎出功臣与新主之间一场新颖特殊而又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

  也正是一部部好作品的问世,让不少好地方、好单位先后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高福利,高待遇,邀请他,下调令……面对高薪厚禄,面对可能让人生重新洗牌的机遇,贾璐嘴里说着“也挺纠结的”,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写着剧本,排着戏剧,坐在自己的“枕籍楼”一待就是几天。熟悉贾璐的人都说,贾璐舍不得,舍不得他的剧本,舍不得他的家乡。其实,贾璐自己知道,他所追求的就是一种闲淡,闲适的生活,他常常讲,钱多不多?够花。名大不大?够用。不能说有尊严地活,最起码能体面地活。幸福没有量化指标,只是一种感觉,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和家有隔夜粮的农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潜心创作,低于生活走进心灵

  2011年,老英雄李文祥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随之,大型现代戏曲《尘封的军功章》问世。戏剧将老英雄李文祥的事迹搬上舞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崇高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很多人在看完演出后,感慨万千地说,“看得心酸,看得感动,看得热情澎湃。”不少酸了鼻子,红了眼圈的观众在问:这么的真实,这么的贴近生活,把外表钢铁般的老英雄内心的柔弱表现地淋漓尽致,这剧本是如何写出来?面对观众的声音,作为该剧的编剧,贾璐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的创作都是贴着地面走,离生活近、离百姓近、离人物原型李文祥老人更近……”

  原来,为了创作,贾璐在接到要将老英雄李文祥编写为现代戏剧通知的第二天,立刻动身前往范县白衣阁进行采访。在老人家中,贾璐和老人交流,甚至亲自为老人穿鞋,细心观察老人说话的神态、语气,倾听老人口中的往事……就这样,不到一个月时间,《尘封的军功章》初稿完成。在剧中,李文祥老人被改做李金祥,女儿李金英改名李闽南,正是这个小细节的改动,体现了贾璐的细心、认真,也让老人欣喜不已,当老人得知女儿被改作李闽南时,直呼:“改得好,改得好!”

  2014年,大型历史剧《清吏郑板桥》问世,作为编剧,贾璐用跌宕的剧情成功再现了郑板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爱民如子的故事,赢得台下观众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一部历史戏剧有如此之强大感染力,不得不让人佩服,惊叹。想来,创作之初,贾璐注重的就是人性。那么,从文这么多年,贾璐在创作时追求的是什么?“低于生活,走进心灵,普世价值,悲悯情怀”简单的16个字,道出了贾璐的创作追求和品格。“低于生活是一种价值观,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不管有多丰富,都永远不会高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我们永远缺乏想象力。”当贾璐解释自己的16字“真言”时,也向记者抛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最远的路是什么?“是从我心走进你心。深入生活不如深入心灵。我们且不说更早,从中国的文明史开始,山川、河流,物象,甚至某些伦理、道德和价值观都有可能改变,但人们内心最基本的情感不会变,基本的审美态度不会变。走进人的心灵难,打通今人和古人的心灵通道更难。打通历史隧道,努力沟通古人与今人的心灵,一直是我的创作追求。

  喜结硕果,淡定从容

  从开始接触创作到现在,贾璐的剧作被京剧、豫剧、评剧、黄梅戏、晋剧、闽剧、薄剧等十几个剧种排演,地域从宁夏到辽宁,从云南到福建,足迹覆盖了全中国,题材更涉及历史剧、现代戏、近代戏、神话剧等各个领域,他的戏剧几乎“倾倒”了大江南北的戏迷。从《曹操父子》到《清吏郑板桥》,单是这些作品的获奖证书,摞起来就有一米多高,但游走在戏剧花海的贾璐,一如既往地淡定从容。

  多年来,对于贾璐的创作成就和作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濮阳日报》《濮阳广播电视报》和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濮阳市广播电视台以及《剧本》《中国戏剧》《河南戏剧》《东方艺术》等媒体均做过评价和报道。但对这些,贾璐表现得极为淡然,他说,他只想让作品让更多人接受,让作品中的人物为更多人所喜爱……

(濮阳市政协推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