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许昌市政协委员,从事儿童低视力康复工作。在开展儿童低视力康复、弱视训练、验光配镜和视力保健领域,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国家的重视成就了我的梦想
我国12亿人口中有低视力人口1200万,占有视力残疾的57.3%。目前,绝大多数低视力残疾者尚未得到康复服务。我国对低视力康复工作十分重视,很早就将其列入“十五”规划。国家残联也十分重视低视力康复工作,制定了低视力康复工作“十五”实施方案。由于中国特有的金字塔状家庭结构,给社会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当前,低视力康复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研究和康复机构大多设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基层很少有甚至缺乏这样的专业机构,加之低视力康复工作十分艰巨,因此,存在着大量的视力问题,而从事该方面工作的人员奇缺,并且机构不正规,所以造成了低视力儿童不能得到专业的干预和治疗。而如果低视力能在儿童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脱残率可80%以上。我于1993年毕业于中国轻工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一大型知名企业。一个特殊机会,我接触到并感受到低视力、弱视、斜视对儿童的巨大伤害以及给家长带来的痛苦和无奈,我于是暗暗下定决心,要为低视力儿童营造一片光明的世界。因此,我毅然放弃了优越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儿童视力康复工作。为了实现梦想,我重新走进了校门,走进了中国视光学的最高学府——温州医学院(即国家卫生部眼视光研究中心),经过努力拼搏、刻苦学习,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于2001年自筹资金,创建了季红眼视光验配中心,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领域开始了事业的第一步,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立足低视力康复,急社会所需
低视力儿童的康复工作,论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迈出艰苦创业第一步,也为了给今后所从事的低视力康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主动找幼儿园、小学校,给他们讲低视力带来的危害及其康复的意义。由于不懈努力,我的诚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从此,为学生们讲授科学用眼课,并进行免费的眼保健检查。随着学习负担加重,用眼时间也随之加长,给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更可怕的是,由于家长和老师缺乏低视力、弱视方面的相关知识,不能及时发现儿童低视力和弱视,使这些孩子们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造成了终身视力缺陷,给今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从查找原因到提出建议,制定康复方案,我都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授。
有耕耘就有收获。我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社会认可。2003年,许昌市残联通过对我中心的考察,决定在季红眼视光验配中心建立“许昌市低视力康复中心”。这是我市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低视力康复中心。在这里治疗的小朋友不但得到了治疗,还学习了用眼的知识,成了光明小使者,时常向家长宣传科学用眼常识。
助残扶残,努力打造低视力儿童康复之家
我积极参与残联组织的每一项公益事业。在一次对许昌特殊学校盲班的14名学生进行检查时,竟发现8个学生有残余视力,多么珍贵啊!这意味着他们还有看见光明的机会,如果有了这个机会他们的世界就会变样。我免费为这8个学生验配了合适的助视器,通过专业配制的助视器,他们基本可以阅读文字、看书学习了。我还对10所小学和幼儿园列入计划进行普查,为他们上了大量的用眼课,并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检查,发现了大量的问题,震动了学校,感动了家长。在继电器小学一年级有一个叫袁晨笛的小朋友,经检查他一只眼睛的视力是正常的,而另一只眼睛视力几乎是盲,家长却没有发现,拿到这个结果,家长根本不相信,觉得不可思议。第二天他们带着孩子重新检查,结果是一样的。他妈妈失声痛苦:“都怪我,对孩子太大意了。”我认真地给孩子做了全面检查,发现这只眼属于重度弱视,有康复的可能性,并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现在他那只眼睛已经正常了,他妈妈高兴的对我说:“季红,谢谢你挽救了我孩子的眼睛!”
儿童视力是光明和黑暗的选择,是看清世界和看不清世界的选择。世界爱眼日就提出这个主题,要让人人都有看得见的权利。有个叫刘静的小女孩,通过检查,发现她有极少的残余视力,如果配制合适的助视器并配合康复训练,有可能重见光明,但她却被当做盲童。通过了解才知道刘静父母双双下岗,家庭比较困难。看到家长的无奈,看到孩子对看见世界的期盼,我决定全程资助,为她免费配制了助视器,免费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几年的康复,她已经能利用助视器看书、读报了,并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学习了二胡,目前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名二胡演员,并且把全家带到了北京。如今,家里的人都已从孩子视盲的阴影里走了出来。
康复中心从2001年建立以来,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我的工作面对的是视残、视障以及视力不佳的儿童,有些视力特别差的孩子有自闭心理,不愿与人接触、封闭自己,这就需要付出更多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努力,所以我的工作更需要爱和奉献。因此,我在中心做了一个规定:孩子是天,天大于一切;治疗是地,要脚踏实地。有个叫贝贝的小朋友来我中心治疗时只有三岁半,不配合训练,也不和其小朋友玩,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不爱说话。为了让贝贝更好地配合治疗,我就先和他交朋友,经常给他准备一些玩具,给他讲故事,教他写字,让他慢慢地熟悉我,熟悉这个环境。久了,他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这里,把这儿当成了家。通过两年治疗,贝贝的视力已经正常,现在已经准备考大学了。每当孩子们亲热地叫我“季红阿姨”的时候,我笑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走进校园,正常地生活学习。
我虽然在低视力康复的岗位上作出了一些成绩,但这离不社会的支持,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本着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要求,我要这样一直走下去走下去。我还要实现我心中的梦想——成立一所以扶残、助残为宗旨的低视力、弱视儿童康复学校,使更多低视力、弱视儿童在这里得以康复。为了孩子们的光明,我愿付出一生。
(作者系许昌市政协委员、季红眼视光验配中心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