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我的提案是,允许便利店零售乙类非处方药及二类医疗器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急需的一般药物……”
“不好意思打断一下,目前在城市里,药店网点的分布也很广泛,您的这个提案有必要吗?”
“感谢您的质疑。我曾在郑州做过走访,据不完全统计,规模以上便利店的数量远超药店数量,而且便利店渗透在人口密集区,优势明显。现在生活节奏快,如果能在上下班路上购买生活用品时一起买到急需用药,居民的幸福感将更强。”
1月18日,经济界委员小组会的会场外,省政协委员桑欣礼面对记者的连番“质疑”,从容解答。
“便利店销售药品,是否会有风险?”记者追问。
“如今一些现代化的连锁型便利店越来越多,它们拥有规范的管理模式,供应链渠道完善,店面更时尚、整洁,营业时间更长,只要政府监管部门制定出一套适用的管理标准,它们的条件丝毫不差于药店。”桑欣礼说。
“在国内,有这种放宽经营许可的先例吗?”记者问。
“目前北京、福建、成都、沈阳等地都已出台了允许便利店按有关标准申请零售乙类非处方药、二类医疗器械的相关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桑欣礼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在北京等地的调研情况。
记者好奇,又询问起这一提案的初衷。桑欣礼说,提高幸福感其实就在于一点一滴小事的提升完善,这一建议更符合“新零售时代”群众对零售模式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