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是委员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十二届省政协委员中,涌现出不少“新面孔”。怎样写好提案履好职,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下面几位“老委员”的履职经验,具有较强的学习借鉴作用。
刘哲:学会“借力”
刘哲委员是连任两届的省政协委员、河南日新闻报评论部常务副主任,担任委员期间他提交了近30份提案,平均每年都要提交两到三份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高质量提案。这些提案是怎么得来的?刘哲坦言,要学会“借力”。
一方面,借本职工作的力。作为媒体从业人员,在经常性的基层采访中接触到的话题课题较多,就从中提炼提案线索,采访的过程就成了深入调研的过程。比如,在报道郑州市区环卫工工资待遇和劳动付出不对等时,他从中发现问题,走访了郑州市四个区50多位环卫工,撰写了《落实法律规定切实提高省会环卫工待遇》的提案。随后,郑州市将环卫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四百多元,重视环卫工饮水休息设施建设,应该说提案起了一定作用。
另一方面,借熟识的某一领域专家学者的力,自己搞得不太清楚的就和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比如今年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提高我省高标准良田耕地质量的建议》,线索是从采访中得来的,但这种大课题个人力量有限,他就联合一所高校的课题组进行联合调研,通过不断的学习了解,最终形成了高质量的提案。
吴颖:除了“看听学想写”没有捷径
吴颖任职两届委员以来提交了32份提案, 今年又带了8份提案上会。 “会上守规矩,会下做功课。”作为提案大户,她想对新委员们说,除了看、听、学、想、写,提案工作没有捷径。
吴颖提交的每份提案都下足了功夫,有些提案酝酿几个月,有些甚至临开会报到的前一天还在琢磨修改。虽然每年开会就几天时间,但为了履好职尽好责要花费足够的精力,做好一年的“功课”。
看,就是多观察观察生活。每天从手机微信上都能发现一些提案线索,比如春天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发各种段子图片,对漫天飞舞的杨柳絮特别不满,这就可以成为一个提案线索。
听,就是俯下身子接地气儿。比如路上听到人们议论冬天极冷的天气,洒水车还在不停工作,致使路面结冰造成人不便,这也是提案线索。
学,就是学习借鉴做好调研。比如今年在撰写《关于切实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提案》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去年10月18号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一个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里面很多内容都可以借鉴。通过学习研究,结合本省实际,完全可以形成提案供职能部门参考。
想,就是审慎思考。提案主要分为两大块儿: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给出具体建议。在思考建议的时候要多想考虑周全,不能笼统的泛泛而谈,比如“加强”“改进”等宏观词汇。要提得越详细、越具体越好,比如哪个部门可以做什么具体工作等。
郑高飞:不能超越“红线”
郑高飞委员是九三学社郑州市委主委,担任十一届省政协委员期间有4份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和重点提案。他说,写好提案,一定要讲政治讲规矩。政协是一个政治组织,委员必须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并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地方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不能超越党政工作的“红线”。
此外,要反映出实际问题,不能网上照抄或者道听途说写提案。无论是从哪个部门哪个渠道得来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确保写出来的提案经得起推敲。
胡新峰:高质量提案选准题是关键
胡新峰委员也是连任两届的省政协委员。在她提交的十几份提案中,重点提案就有两件。今年,她又提交了5份提案,内容涉及健康养老产业、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培训,做好精准扶贫、环保、农村三产融合等方面。
胡新峰说,要想写出高质量的提案,选准题是关键。要带着问题做好基础性工作,掌握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比如,当前要监督某个方面的工作,该项工作进度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按照上级政策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具体条件可以办到哪个程度?凡此种种,都要了解清楚,坚决不能出现提出的提案滞后于大环境发展的状况。
周保林:提交提案不是最终目的
周保林委员现任信阳市政协副主席。他说,写好提案是委员参政议政的重要方面,随着协商民主进程的推进,政协委员通过提案,能在党委政府决策实施前提供参考建议、助推决策科学化,能在实施后助推相关单位和部门贯彻好落实好。因此,委员们要切记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切切实实推动工作落实。
省政协十一届会议期间,周保林提交了加快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提案。提案提交后,他又积极与安徽、江苏方面对接,利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再次进行调研,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省委省政府,引起河南乃至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最终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
履职经验丰富的周保林有5句履职“口诀”送给新委员:着眼经济献良策,着眼和谐社会建铮言,着眼民生改善谋实招,着眼文化繁荣出智慧,着眼生态文明献才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