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您的参与,倾听您的高见
河南省政协将围绕“治理校园非法网贷”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资的便利性和经济的活跃度,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的活动。一些非法网络借贷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借贷业务,以虚假宣传、低门槛为诱惑,行变相“高利贷”之实,且屡禁不止,已经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省政协委员对此高度关注,在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多件关于“治理校园非法网贷”的提案,其中王历彩、张景林、程芳委员的提案(已并案)被遴选为重点提案,交由省教育厅会同省公安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银保监会河南监管局研究办理。 为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助推打好“三大攻坚战”,省政协拟围绕重点提案《关于治理校园非法网贷的提案》办理工作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这是省政协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纾解民忧的重要履职活动,也是丰富协商民主实践、探索协商新形式、扩大协商参与面的创新举措。 现将《关于治理校园非法网贷的提案》在省政协门户网站和河南政协APP上予以公布,请各界政协委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发表您的真知灼见,提出好主意、金点子,共同为治理校园非法网贷、建设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力量。 该项网络议政活动自即日起开始,持续至3月中旬省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后结束。您可以在网络议政区发表意见建议,也可以发送邮件至hnzxtawbgs@163.com。 我们在这里,恭候您的参与、期待您的高见!
附件:《关于治理校园非法网贷的提案》(1220977号) 1、王历彩委员《关于治理校园非法网贷的提案》 2、张景林委员《关于整治“校园贷”的提案》 3、程芳委员《关于规范高校校园网贷的提案》
河南省政协办公厅 2019年2月25日
附件1
关于治理校园非法网贷的提案 王历彩 河南众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一些非法网络借贷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借贷业务,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以“零门槛、无担保,放款快,分期付”等条件诱惑学生“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校学生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贷款几千甚至几万元。种种美好的外衣,使得校园贷犹如金融毒品让大学生欲罢不能。 校园非法网贷其实是变相的“高利贷”,借贷过程中产生的高额服务费、砍头息、罚息、复利等叠加起来的多种费用,致使学生实际借到手的钱寥寥无几,却要还本付高息。一旦逾期还款,罚息以复利计算,利滚利,有的拆东墙补西墙,陷入多个平台借款,从一开始的借款几千元演变成负债几十万元,还存在个别学生身份被冒用、莫名遭到暴力追债,甚至有些女学生被采取“裸贷肉偿”。非法网贷致使学生退学,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2017年,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任何网络贷款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并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同年12月,央行和银监会又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网贷平台不得为在校学生、无还款来源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借款(享低息贷款)人提供借贷撮合业务。但是校园非法网贷仍屡禁不止,已经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校园非法网贷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超前,据调查61%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分期付款消费。第二,法治金融宣传力度差,在校学生包括部分教师对非法校园网贷的危害认识不足。第三,正规金融机构放贷程序繁琐,防控程序复杂,传统的运营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新的消费观念。第四,监管及惩罚措施不得力,违法成本与非法期待利益悬殊较大。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治理建议: 一、全面加强教育宣传工作。高校上好大学生开学《财商教育》第一课,引导学生理性消费,做好警示教育,制作《校园贷风险告知书》,课后履行签署告知书仪式。定期组织以“拒绝校园贷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定期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上,推送“理性消费、拒绝校园贷”的宣传图片和视频。司法部门、金融机构送法律、送金融知识进校园,以案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校园网贷的危害性,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二、建立双重监管制度。高校建立信息畅通的预警处置机制,学校的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发现有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要及时跟踪建立档案,及时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联系,或以学校名义报案,寻求司法救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金融部门加强对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金融网站和P2P贷款平台的全方位监管,及时通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单位。 三、稳步推进合法网贷。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网络贷款平台行业标准,引导合法合规的金融机构重视开发校园市场。合法金融机构尽快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网络贷款程序,满足高校学生群体日益旺盛的金融借贷和消费需求。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做好在校大学生毕业流向等信息共享,有助于在学生毕业后重建信贷关系,银行不担心找不着人,学生也不可逃避还款。 四、教育、公安,金融,工商、工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有效配合,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规范金融交易行为,做到2018年政府报告中提到的依法治理金融乱象,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附件2
关于整治“校园贷”的提案 张景林 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三门峡市委主委
“校园贷”是指在校大学生向各类借款平台借钱的行为。近年来,大学校园网贷快速发展,给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关于校园网贷的负面新闻经常见诸媒体,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大学校园里,“校园网贷”的宣传广告几乎随处可见。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对社会认知不足,金融风险意识差、防范心理弱、警惕性不强,极易因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攀比、享受心理而掉进“借贷陷阱”。一些放贷人放款时要求大学生提供抵押物,或者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一旦大学生不能按时还款,放贷人就会采取敲诈勒索、威胁恐吓、暴力殴打等违法讨债方式,直接危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尽管有关部门釆取了一些措施遏制不良校园贷的发展,但不良校园贷仍以半公开或各种隐形、变异的方式继续在校园中存在。 建议: 一、政法部门、教育部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金融部门等机构共同开展治理“校园网贷” 专项活动,及时曝光从事非法“校园网贷”机构,尽快遏止滋生蔓延发展。 二、金融部门和银监部门加强引导,鼓励合规机构进校园,为大学生提供合法合规的信贷服务,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 三、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管理,强化制度保障,畅通资助渠道,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服务水平。 四、严控准入门槛,建立规范的审核登记制度。严格规范审核登记程序,颁发特许经营许可证后,方准进入校园运营。禁止无资质、无备案、不规范的网贷公司进入校园,从源头遏制违规放贷行为。 五、规范信贷标准。严格规范进驻校园的网贷公司的贷款金额上限、贷款范围、贷款利率、收费名目,并要予以公示。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贫困学生贷款,在有校方相关证明文件证实的情况下,其贷款利息不能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附件3
关于规范高校校园网贷的提案 程芳 河南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
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P2P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校园网贷”由此产生。这些校园网贷中,一些披着“名校贷”“爱学贷”“趣分期”“优分期”等具有诱惑力迷人外衣,打着申请便利、手续简单、放款迅速的旗号,喊着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总有一款满足你的口号,让一些消费前卫、自控力低的大学生欲罢不能,目前校园网贷出现各种问题的都是这些不良信贷。 这些信贷平台,往往只宣传分期产品或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等好处,弱化其高利息、高违约金、高服务费的分期成本,甚至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在宣传的“免担保”中,其实是需要大学生在申请过程中提供家庭住址、父母电话、同学电话、辅导员联系方式等信息,形成隐形担保,同时也使许多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被泄露,更恶劣的是有的平台要求借贷者拿着身份证拍个裸照就可以拿到钱。在这样校园网贷的刺激下,一部分学生因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终因无力还款而债台高筑,被暴力催款、裸照相威胁,甚至个别大学生为之轻生付出了生命;还有些人滋生了抢劫、诈骗、偷盗、卖淫等丑恶行为,严重恶化了社会风气。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旺盛消费需求,追求新颖的消费冲动而又不具有理性。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贷款偿还能力参差不齐。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以此来满足自已的虚荣心,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高档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误区,而校园网贷也更加助长了这部分超前消费学生的心理。 校园之中的不良网贷危害巨大,尤其是对青年学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规范校园网贷,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建议: 一、大力加强校园网贷的金融监管力度。首先校园网贷平台或网络借贷中介机构要经过工商部门的严格审核,经过注册方可运营;其次要明确校园贷平台或网络借贷中介机构的归口监督部门,不得进行虚假欺诈宣传与销售,要强力矫正校园网贷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司法机关介入,坚决打击暴力催债和各种高利贷行为,追究放高利贷者的法律责任;第四要净化网络环境,相关部门要预警和过滤那些诱惑力和煽动性极强、过分宣扬和强调物质消费和享受的广告,查处这些广告的IP地址。 二、教育部门要向大学生普及必要的金融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的身份信息;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经常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遏制在校学生的相互攀比和过度消费心理,提高自身的控制能力。 三、政府部门要对在校大学生的财政补贴和贴息水平进行重新调整,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帮助贫困学生度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