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发市场需求潜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大力推进供给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3.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健康护理、体育健身、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
4.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增加高质量、高水平产品的有效供给
5.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消费结构提升
6.建立民营企业项目融资推介长效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7.以中国(河南)自贸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8.以出口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性服务企业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9.抓住郑州市被列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
10.发挥交通枢纽的集散效应和运输通道的带动功能,加快枢纽经济发展
11.加快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巩固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
12.抓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扩大有效需求载体
13.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体系,走出一条生态、融合、适度、集约、高效的城镇化路子
14.加强市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
15.推动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化、透明化和法制化,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16.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做好房地产去库存工作
17.盘活企业存量资产,降低企业杠杆率
18.加大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工作力度,降低企业成本
19.建设一批工业结构升级项目,培育一批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
20.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2.加大企业家培养引进力度,引领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3.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4.利用好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战略平台,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
25.大力发展与物流、人流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26.以“文化创意+”为引领,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培育一批创意园区、骨干企业和品牌
27.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多领域合作
28.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创新招商模式
29.抓好招商项目引进落地,着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
30.大力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31.推动功能类、公益类的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32.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33.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程
34.深入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
35.推动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科技合作,用好国际国内创新资源
36.尽快完成“三块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37.尽快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
38.加快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分级诊疗和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39.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大病补充保险制度
40.高度重视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
41.积极扶持就业新形态,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示范
42.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底线
43实施预算管理,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44.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生态产业,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生共赢
45.抓好“五大生态”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努力构筑绿色发展屏障
46.严禁发达地区重污染项目违法转移我省
47.落实“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精准治污、水陆统筹
48.彻底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
49.对水质污染严重的九大行业进行专项治理
50.加大对水污染处理厂的投资力度,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污水处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