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确保一泓清水送北京

时间:2015-06-26 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2014年03月02日第01版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水北调,引千里甘泉润泽华夏。从毛泽东1952年在黄河边发出“北方向南方借点水”的声音,到2002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经历半个世纪的勘测、规划、论证,一代领袖的宏伟蓝图终于变成了现实。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几年来,河南省政协持续关注着南水北调的进展状况,积极走访调研,知行合一,与南水北调的施工进度同步而行,为民生民意的传达保障保驾护航。
    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河南段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全长的57%,长731公里,河南也是战线最长、投资最大、移民征迁人口最多、工程量最多的省份,既有干线工程和配套工程,又有移民工程和水源工程。因此,河南段的工程建设技术含量是最复杂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在这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大的穿黄工程施工现场,奔波着河南省政协的身影。
    2013年8月27日,省政协副主席李英杰、靳克文一行进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进行视察,详细听取了黄河的涌水涌沙风险、穿黄隧洞的内衬结构、工人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情况汇报。李英杰说,南水北调工程是为民造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线送水后受益人数将达到3.8亿人。影响这么大的工程,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从设计到施工、监理、质量验收,都要达到一流的水平。
    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丹江口大坝2005年9月开始加高续建,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淹没面积达到144平方公里,整个库区移民34.6万人,其中河南省16.4万人。从2009年8月完成试点移民搬迁开始,至2011年8月,河南省16万多人的移民搬迁全部完成。
    在规划范围内的群众拆迁安置补偿问题方面,同样响彻着河南省政协的声音。
    靳克文提出,移民工作无小事,各地政府要充分肯定移民群体的“舍小家为大家”精神,把移民当亲人,和谐移民,文明移民,尽快出台生态走廊规划区内群众拆迁安置、地表附属物、土地占用、有机肥使用等补偿标准和办法,以及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措施等。
    不仅应统筹兼顾,更应环环相扣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丹江口水库一半面积在淅川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又在淅川县的陶岔。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蓄水池,陶岔这个地方就像一个“水龙头”,控制着丹江口水库的水从这里流入输水干渠,流向北方,工程建设事关调水大局,意义极其重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此,全国政协视察团先后多次赶赴淅川县视察调研,高度重视当地的生态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2013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就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环境保护和转变发展方式情况,在南阳进行视察,并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和防污治污工作予以强调。
    地图上的淅川,只是个小小的圆点,圆点之上,一条粗重的红线迤逦向北,穿郑州、过安阳、经石家庄,在一个大大的五角星上面戛然而止,串联而成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
    根据省政协视察工作计划的安排,从2013年5月开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省辖市政协以行为先,先后组织住本市省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委员,对当地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
    不仅要恩泽当下,更要惠及千秋
    如何在确保水源的同时,不破坏周遭自然环境,甚至能让沿途的“风景”更绿更美,是更大的难题。
    河南两会期间,民革河南省委、民盟河南省委及部分委员提出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戴上“绿帽子”,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中线“生态长廊”建设。靳克文则建议国家出台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建设目标、责任主体、资金项目投资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从制度上保障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建设。
    确实,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个供水工程,还是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中线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不仅使中原腹地由南到北增加了一条浩浩荡荡的清水走廊、绿色长廊,而且有利于打造并形成以南水北调为纽带、南北方向的黄金旅游线路,形成新的旅游热点。
    对此,郑州市政协委员胡华敏建言,随着航空港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南水北调航空港区段将成为航空港实验区的两条绿色生态走廊之一,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建设成为航空港实验区乃至全市、全省的示范性工程,为实验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闲环境。
    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既是郑州市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南水北调的水源保护工程。省政协委员、省林业厅副厅长刘有富建议,总干渠两侧防护林带建设要因地制宜,营造混交林,有效阻隔、过滤和减少沙尘、粉尘、生活垃圾、枯枝败叶等物进入总干渠,体现生态防护功能。
    诚如河南省政协主席叶冬松所言,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要确保一河清水北送,就要不遗余力地做好水源水质保护工作。无论是工程自身,还是周边环境,都要把相关要求严格落实到位。特别是规划的生态走廊,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一渠清水北上,两岸绿树成荫。
    同饮丹江水,南北一家亲。与甘甜清冽的丹江水一道流入人们心田的,还有河南省政协的满腔赤忱心。

 

 


 

责任编辑:苗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