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理论研究

推进协商民主进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间:2015-07-02 00:00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

  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2012年,中共十八大首次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写入报告。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今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由此可见,无论是从人民政协的法律定位上,还是从新一届党中央对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战略部署上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发展上,都足以证明当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大步推进,已是上下齐力、人心所向、时代所需,国家兴旺发达之所系。

  一、加强协商民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前者已被历史所证明。后者,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业绩,也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拉开了新的序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程度如何,用什么去检验,去衡量?那就是民主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民无言论自由,无人身自由,无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保障,人民处于绝对被统治、被控制、被管理的地位,是不会有民主的。没有民主的国家和民族,只能是受少数人的驱使而亦步亦趋。社会就不会有进步,国家和民族也不会兴旺发达。只有少数统治者的民主,他们只能代表少数人的利益,决然不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天起,就已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扛在肩上。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要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福祉。所以,它必然要发扬人民民主,让人民起来说话,让人民监督政府。如此,政府就不敢懈怠,国家就不会人亡政息。它发挥的是全体人民的智慧,调动的是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全体人民的历史推动,社会必然会实现快速发展,文明必然会实现快速进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样的协商,必将推动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进程,较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二、依靠党的领导,增强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要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把人民政治协商作为重要环节纳入决策程序,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对明确规定需要协商的事项必须经协商后提交决策实施。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具体协商民主的进一步阐释。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党中央适时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的地位更加巩固,人民政协履职的责任更加重要,人民政协履职的工作更加具体而明确,人民政协履职的权利更加有保障。这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之幸。它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为人民政协履职提供了更有力度的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更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人民政协才有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舞台。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人民政协才能实现履职尽责的光荣使命。所以,各级政协组织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提高形势认识,增强责任担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不辱使命,始终保持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三、真协商,促有为有位

  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级的。可见,协商范围之广、之大。相比较而言,人大是法律监督,纪检会是党纪监督,监察局是政纪监督,而政协则是民主监督,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可以监督。要说它权力最小,那是因为如果不去真履职尽责,只是走走形式、呼吁呼吁,自然不会有大影响。所以,要真履职,发挥协商民主的主渠道作用,那么就有干不完的事。干了事,社会上就会有影响。有影响,自然就会有地位。

  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而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所以,凡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都要站在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高度,深入基层,与群众协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各种形式,在各个层阶、各个方面同群众进行协商,把人民群众的心声、意愿,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协商平台,规范有序、科学有效地反映到党的决策层。同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较好地宣传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真正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凝聚力量、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职能作用。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政协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具有最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一国两制”和“两岸一家人”的发展推进,人民政协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目标越伟大,愿景越光明,使命就越艰巨,责任就越重大,也就越需要汇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团结。作为基层人民政协,要紧密围绕党政中心,立足县域发展的土壤,充分深入基层广大人民群众中,了解民情,反映民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就事关国计民生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协商、充分协商,不畏言、不畏势,建真言、献实策,在谱写全民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歌中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