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创新金融体制机制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时间:2015-07-05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李政军委员代表民建河南省委员会在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需求压力巨大,面临着融资平台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成本高,融资进程缓慢等诸多矛盾与问题。为加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我们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区域投融资平台发展。一方面要规范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投资领域,增加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规范民间资本的运作,增强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对于纯公益性的投资项目,以政府投资为主,企业化运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对于准公益性项目,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运用补贴、价格等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逐步转化为经营性项目,实现公共领域投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一方面要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其造血功能。一是政资、政事、政企分开,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行使投资者职责,制定投资计划、安排项目;投融资平台公司具有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化运作。二是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补偿机制,同时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其融资能力等方式,提高投融资平台公司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投融资平台公司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公司授信的审批管理。

2完善融资体系,吸引民间投资。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二是根据国外及沿海地区等地的经验,探索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的方式,以及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模式,分散风险,更大限度的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港区建设。三是对于一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经营性基础设施可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并通过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

3财政融资、信贷融资和证券融资协调配合,提高融资效率和风险承受能力。在完善信贷融资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证券融资比例,使三种融资方式在规模上匹配,功能上互补。完善融资体系,使信贷融资、证券融资能够独立、健康地发展。现阶段,一方面要通过强化银行体系来促进证券融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完善信贷融资,使信贷融资更加成熟、发达、有效。

4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一是借鉴福建省将平潭综合实验区区内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包括省和市级的地方留成)全部留归实验区的做法,按照税收属地化管理和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调整主税共享分成办法,增强实验区财政保障能力。二是制定《科技投融资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从研发资金中安排专项补助资金,通过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补助、投融资服务补助、科技贷款补助、科技担保补助等方式,对辖区内创业投资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银行、科技担保机构及科技企业进行补助,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

(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