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连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在河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是弱势产业,易受灾,易成灾,2012—2014年病虫害、冻害、旱灾等各种灾害给我省农业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在中央政策支持和推动下,我省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看,我省农业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问题尚未解决,一些制度机制亟待完善。影响我省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1.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需求不足。2.农业保险品种覆盖面小、赔付标准低。3.农业保险从业人员匮乏。4.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我们的建议是:
1.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以及开辟专栏、张贴标语、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保险意义、投保流程、理赔流程、赔偿标准、责任范围等知识。特别要重视对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的宣传。
2.创新保险险种。发挥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成立的有利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与高效农业保险,分步骤建立比较完备的河南省农业保险险种体系。各地政府可依据地方和市场情况设定单位保费以及政府补贴的力度,在各自区域试点范围内推行,将有地域品牌和市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率先列入农业保险险种名单,并由省财政进行资金支持,形成规模后向中央财政申请地方特色农业的特殊保险补贴。要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力发展设施园艺、设施蔬菜、特色水产品保险和相关产品责任保险,主动开展农民需求高而风险相对较大的农业保险险种,如农作物和动物病虫生物灾害险,积极探索高效设施农业保险。
3.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培养专业农险人员。保险公司应在乡村两级配备工作机构及人员,建立起有效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切实将农业保险的服务窗口前移到涉农第一线。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农业知识及职业道德的培训,培养高素质、高效率的农业保险基层查勘理赔队伍,提升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规范承保、理赔两个关键环节的基本操作程序,做到宣传、承保、查勘、理赔到村到户。
4.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首先,由政府负担管理费和保费补贴。其次,实行税收优惠,建议减免农业保险所得税。(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