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克良委员代表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省工商联在河南省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4—6月份,社法委与省工商联组成调研组就“民营企业法治环境建设”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调研。
一、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状况
1.法治环境整体向好。近年来,我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市场经济活动和调整政企关系的法律文件、政策法规;政府依法行政意识不断强化,行政行为不断规范,服务效率明显提升,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明显下降。
2.法律服务需求提高。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化,对民营企业依法治企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企业面临的融资、合同管理、知识产权、劳动纠纷等风险都在加大,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标准明显提高。
3.依法治省信心坚定。《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我省推进依法治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体现了我省依法治省的决心,也坚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信心。
二、存在问题
1.立法还不够科学、完善。一是经济领域立法不完善,部分法规仍需细化。二是一些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不对等。三是立法有冲突现象。
2.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政府部门存在失信行为。二是行政审批存在环节多、时间长,部门不协调、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三是执法不公和违法行政时有发生。
3.司法方面存在不公平、不公正问题。一是个别司法人员固守传统司法理念。二是行政诉讼难。三是一些司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一是不懂法。二是不信法。三是不守法。四是不用法。
三、对策建议
1.科学立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一是健全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完善保护私有财产权法律制度。二是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土地管理、金融等方面的法规,促进商品和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三是完善促进公平竞争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着力解决政府、企业、个人信用缺失问题;加大反对地方保护、行政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力度,维护统一开放的市场秩序。
2.严格行政执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全面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行政审批,设定便捷的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确定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二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规定民营企业参与的权利和义务,事项和程序,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健全决策监督机制,适当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特约监督员比例,鼓励、支持他们通过合法途径,评议监督政府的工作绩效和履职行为。
3.文明公正司法,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一是牢固树立平等保护理念。坚持国有与民营等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为他们提供同等司法保障。二是坚持以公开促公正。继续加快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和事项。三是提高审判、执行效率。法检两院对涉企案件应主动开展诉讼引导和法律释明服务,帮助企业快速立案,及时应诉,努力缩短办案周期,力争公正和效率统一。
4.完善民企法律服务体系,加强依法治企。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新制定出台涉及民企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律师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帮助企业建立防范法律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三是引导民营企业家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民营企业家应积极承担起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扎实推进依法治企,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省政协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秘书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