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我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6-02-01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张民服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的发言(摘要)]

近年来,我省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效较为明显,但农村环境仍然面临污染严重、治理不足、欠账较多的形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1.农村污染量大面广,总体情况不容乐观。2.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3.政策配套措施不到位,综合效用难以发挥。4.农村环境整治主要靠行政主导,农民自身动力不足。

二、对策建议

1.科学统筹,因地制宜,走能治理、可持续的农村治污之路。把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作为一个有机体,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统筹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改善。农村环境治理要纳入各地“十三五”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专项行动规划。要因地制宜、分村施策、分步推进,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和改厕问题。要注重产业支撑和形成产业链,走市场化路子,实现治污可持续。

2.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环保治污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各级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加快提升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水平。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PPP资金投入模式,以多种方式支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重视源头治理,运用补贴补助杠杆,鼓励秸秆还田规模化、市场化、资源化,推进农村畜禽粪便、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清洁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3.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及生物技术治理农村的污染。一是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大力推进人工湿地建设,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二是通过垃圾分类处理,对可生物降解的垃圾采取堆肥返田资源化利用。对不可生物降解的有害垃圾由户分类、村收集后政府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是推行农业清洁化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创新农业补贴方式,减少货币化补贴,向农民提供有机肥,实现使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4.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加农村环境治理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推进生态村镇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和实地观摩,提高环保意识,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完善村务民主决策机制,激发农民积极参与治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热情,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等方式,逐步探索向村民适当收取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