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飞委员代表民建河南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但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资本、人才等资源持续外流,土地资源利用低效,技术传播途径不畅,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一是留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思想保守,特色产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二是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产业发展资金可得性差。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有效对接市场。为此,我们建议:
1.引导农民成立专业组织,转变农业经营组织方式。协调农业部门,组织农民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设立引导基金,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加工销售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设立农民合作社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吸引农民入社。
2.强化金融服务,提高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获得率。一是转变观念,由农民找我变为我找农民。深入田间地头介绍贷款,上门服务。二是根据农村、农业的特殊情况,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便民金融产品。三是提高效率,推出贷款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切实解决农户急需资金障碍。
3.建设人才队伍,搞好产业服务。借助职教社的力量提高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的农业技术水平,使他们知农、懂农、亲农,将农信社小额信贷员培育成培训农民技术和做好信贷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农民研究市场规律,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农村专业合作的规范化水平,培育合格贷款人。
(省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