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在脱贫攻坚战中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扶贫

时间:2016-07-28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王爱常委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省生态保护扶贫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重视。二是顶层设计还不够明确。三是配套政策还不够精准。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为此,我们建议:

1.切实提高对生态保护扶贫重要性的认识。生态保护扶贫是一种新型扶贫开发理念,也是今后扶贫制度创新的重点之一。“十三五”规划提出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地区实行生态保护扶贫,这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坚守生态底线,将生态保护扶贫列入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扶贫脱贫和生态保护并重,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道路,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2.科学编制生态保护扶贫规划。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制定我省生态保护扶贫规划,明确思路,出台政策。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区域特色资源情况,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生态保护扶贫规划。

3.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扶贫长效机制。建议尽快完善涉及生态保护扶贫的各项配套政策,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扶贫开发各个领域,整合生态扶贫资源,争取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形成示范效应。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针对不同地区生态优势和扶贫攻坚举措,加强群众受益最直接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清洁等生态综合治理措施,使贫困群体既享受到扶贫成果,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4.精准实施林业生态扶贫。建议在贫困地区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扶贫,使一批贫困人口直接增加收入。在实施造林及抚育工程中,应优先使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使之直接获得劳务收入。在为天然林、公益林、退耕还林工程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选聘护林员时,优先考虑安排贫困程度深、人口多的家庭。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拉动、部门服务等举措,因地制宜推广“公司+基地+贫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林果经济。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加强基层林业队伍建设,重视基础林业科技人员服务能力培训,提高服务贫困人口的水平。

5.加大对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建议加强对水源地生态补偿工作的组织领导,调动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保障水源地百姓享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水源地生态保护的财政投入,用于水源地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以及城乡污水垃圾处理、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补偿。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源地生态建设。

(省政协十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议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