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滨常委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目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时期。我省具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潜力,在装备制造业发展新阶段,我省必将大有可为。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04.9亿元,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中部地区首位;实现利润总额796.4亿元,占全国行业利润总额的8.3%,居中部地区首位。我省装备制造业虽取得以上成绩,但也存在产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支撑载体尚不完善等问题,为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升级,建议:
一是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使不同地区走特色发展之路,以产业链为中心集聚发展。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选取有条件、有基础的地区作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和发展的试点城市。如协调各方资源和政策,支持洛阳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全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是大力培养原始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通过加强对接引进国内外掌握技术源头的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高端培训机构来实现技术突破。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省级产业联盟,加强试验、检测平台建设。鼓励企业联合攻关行业瓶颈,对先进适用的创新成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产业化推广。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是以智能装备为突破,整合现有政策和资源,形成合力。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为突破口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针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品的示范应用出台鼓励和补贴的具体政策,激活全省应用市场,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