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打造全面创新核心驱动

时间:2016-10-10 00:00 来源:
 

[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新中代表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局部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整体创新水平实现跨越发展,科技创新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我省科技创新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不够、创新主体不强、创新人才短缺、研发投入偏低、开放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当前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全面创新的巨大力量。建议:

1着力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创新高地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实现科技有效供给的战略抓手,举全省之力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省级层面应建立完善相应协调机制,统筹创新空间布局,谋划区域功能定位,推动三市优势互补、共享共建。要充分发挥示范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拓展创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积极融入全球和全国创新网络。要推动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优惠的发展方式向拼市场环境、拼办事效率、拼服务水平的方向转变,以创新增量激活创新存量。

2.整合创新资源,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要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要分类施策,支持创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激励传统大型企业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活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裂变式增长。要鼓励企业走出去,探索在全球范围内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新模式,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孵化中试和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3建立人才线上服务平台,集聚海内外人才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核心在人才。与北上广深江浙等发达地方相比,我省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显得不足。现行的落户式高端人才引进方式,初期在数量上要迅速形成突破有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线上人才引进和服务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线上人才引进和服务模式可迅速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高端智力资源为我所用,做到不求所在,但求所为。

4.聚引高端研发机构,着力推进技术转移和开放创新。我省缺少“国字号”大院大所,缺少科研领军人才。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目前我省是没有中科院序列研究机构的4个省份之一,是没有985大学的13个省份之一。要把开放式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引资引智相结合,引进或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实施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要紧紧抓住中科院与我省共建中国科学院郑州工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难得机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千方百计加快推动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建设,积极推进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分所签约落地,主动承接先进技术转移。

5.促进军地科技融合,着力推动协同创新。我省有多家军队院校、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他们都有不少看家本领,在各自专业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力。以往我省对发挥他们的作用重视不够、服务不够、对接不够,导致许多科研成果在河南研究、在外省转化,墙里开花墙外香。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军民科技融合。建议成立省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整合军队院校、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和地方创新资源,优化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布局,调整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向,最大程度发挥整体效益。

.培育创新友好的社会环境。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要建立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政策、法律环境。要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兼容在一起,以体制机制改革促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进程,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为科研单位松绑减负,为科技人员撑腰点赞。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要注重从历史上发掘和弘扬我省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使创新文化成为支撑我省创新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省政协十一届十八次常委会议秘书处  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