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协的部署和要求,把贯彻落实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之以恒地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市委以“三个强化”(即强化政治保障、强化制度保障、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政协工作在全市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以“三个完善”(即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参政议政机制)为政协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履职环境,全市呈现出“党委更加重视,政府更加支持,政协更加主动,部门更加配合,社会广泛认同”的新格局。
市委越是重视、支持政协工作,市政协越是要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毫不懈怠。我们以贯彻落实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把握新要求,增添新动力,把建设一支“既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又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队伍,作为推动工作、活跃全局的立足点,围绕建立委员履职管理的量化机制、打造委员履职的“互联网+”平台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履职的责任意识、主体意识、担当意识,取得了初步成效。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委员强,则政协强;委员有担当,政协有力量。今年以来,各项民主协商以及26个界别的委员视察、调研、督导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59次活动、540多人次委员出席;提案、信息工作呈现出“量增质更优”的特点;76个“委员之家”建设活动常态化开展。400名市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在一个个活动、一项项工作、一次次会议中得到不断展现和发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完善委员联络服务机制。一是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设置委员联络委员会(与政协研究室合署办公),将委员履职管理工作上升为专门委员会的工作,配备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事务,保障了委员履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建立了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的服务机制。将26个界别的400名委员分别由8个专委会负责联系,每个专委会负责联系3—5个界别,做到了委员参加活动、履职服务与管理的全覆盖。三是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建档登记,一人一档,详细记录委员的履职情况;系统管理,建立委员履职管理网络系统,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统计、汇总、量化、分析;组织评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委员年度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评,按照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对每位委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为委员换届是否连任的重要依据。
第二,健全激发委员履职热情的管理机制。让委员动起来、聚起来、活起来,履职管理是关键。必须树立标尺,量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为此,我们依据《政协章程》以及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关于委员履职工作的要求,结合开封实际,以促进委员履职为导向,制定了《政协委员履职量化管理办法(试行)》,从机制层面,对“重服务、轻管理,有组织、无考评”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委员参加政协活动、履行委员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切实强化政协委员的纪律意识,规范委员履职行为。
一方面,建立量化考评机制,为委员履职设定“丈量尺”。用打分方式,丈量和评定委员履职情况。把委员履职内容分成5大类,细化为28个小项,逐一进行量化、计分、排队、通报,400多名委员的履职成果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在同一类履职内容中因质量的不同,也让得分不尽相同。比如,报送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因质量不同可得7个等级分数。同时,把出席会议、提交提案等作为委员履职“规定动作”,提出刚性要求,做到就加分,做不到就零分。努力使委员履职内容得分权重切合实际,履职实绩与履职所得分数相对等。
另一方面,建立量化激励机制,为委员履职树立“风向标”。一是严格标准,充分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规定委员每年全勤参加一次市政协全会、提交一份提案、报送两条社情民意信息,完成“112”目标任务,就可获得相应基本分70分,达到称职档次。每多提交一份提案或信息,积极参加视察、调研、协商座谈会、提案督办、社会公益活动,提交大会发言和联组讨论发言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上不封顶。年终组织开展优秀委员、优秀提案、优秀社情民意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委员把政治荣誉与社会责任、权利与义务有机统一起来,提高委员建言献策、履行职责的实效。二是落实制度,有效发挥提醒警示作用。定期通报,晒委员履职“成绩单”,让得分少者“红脸出汗”。组织约谈,进行“面对面”地谈话,讲责任义务、指差距不足、提希望要求。对不称职的委员,给予约谈提醒,仍无法改正的,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处理,激发委员履职的“正能量”,约束“不作为”现象的发生。今年7月,我们把上半年委员履职统计情况以信函的形式通报给每位委员,一部分得分较低的委员,明显感到了履职压力,纷纷表示要珍惜荣誉、积极履职,多参加活动、多发挥作用。
第三,开通手机APP移动终端,打造委员履职的“互联网+”平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不仅要加强履职管理,还要做大做实委员履职的平台,让委员真正成为政协舞台的主角。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时代,政协履职也要跟得上时代的节拍,拓展委员履职领域,延伸委员履职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搭建委员履职的“互联网+”平台,实现委员履职方式的创新。今年“两会”前夕,我们引入软件系统,开通建立了手机APP履职移动终端——“政协委员履职通”。打开手机APP,会议通知、工作动态、信息简报一目了然,还能提交阅览提案、参与互动交流、反馈是否参加会议,受到了委员们的普遍好评。在此基础上,又建立政协委员履职管理系统、网上提案办理系统,与市政协“议政网”、手机APP“履职通”组成了“一系统、两库、三终端”在内的“开封政协履职服务平台”。“一系统”,即委员履职的网络技术支持系统;“两库”,即委员基本信息库和委员履职信息库;“三终端”,即市政协“议政网”门户网、手机APP移动终端、委员履职专属平台。服务平台推出以来,目前已有374名委员安装了手机APP,占全市政协委员总数的94.3%,委员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履职更方便、更快捷,渠道更宽了。一是反映民意“短平快”。委员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履职,撰写上传图文并茂的社情民意信息,提出自己的协商建言;二是提案办理“信息化”。可以在线提交提案,了解承办单位、联系方式,并能在线查看提案办理的进度,与承办单位交流办理意见。三是服务委员“零距离”。委员参加政协各类会议、视察调研等活动,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系统就会自动签到记录,并能在系统里查阅本人履职情况。
平台的建立,突破了时空限制,体现开放性,使委员履职迈入了互联网时代。总结起来有三点好处:一是在管理上,借助互联网,引入现代手段,用信息和智慧促进政协工作运转,有利于开创新局面;二是在方式上,贴近委员实际,让委员既能满腔热情地参政议政,又能节省宝贵的时间;三是在效果上,能够提高委员的履职能力、履职效率和影响力,让委员在履职活动中站“前沿”、唱“主角”、展“风采”,为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