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东委员代表河南省无党派人士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2016年,省无党派人士调研组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调研中发现,我省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执行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滞后。二是服务主体支撑能力有限。三是签约服务工作保障乏力。四是社会认知程度偏低。
为此建议:
1.完善配套政策。市级政府应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团队、方式、内容、费用,以及市、县、乡三级医院职责、双向转诊标准等方面作出规定,统筹有关部门制定健全医保支付、人事考核等政策,规范签约服务行为。要不断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建立相对独立的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体系。研究制定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职业发展等激励性的人事政策,推动优质资源有序下沉,落实分级诊疗。
2.健全支撑体系。在信息化支撑方面,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并及时更新与共享;通过医联体建设、远程会诊等方式,强化专业专科医生与家庭医生的沟通交流;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等方式,强化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互动交流,实现患者咨询、健康管理、在线诊疗等服务。在医疗资源协作方面,省辖市统筹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检验结果互认。县级医院强化对乡、村级医疗机构的业务和技术支持,改善就医环境,积极设置全科医学科,购置更新医疗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强化要素保障。要明确服务费用保障。以市为单位,界定好服务费数量和医保基金、签约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三者比例,对特殊困难群体制定差异化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付费控制中的作用,合理引导双向转诊。要明确激励机制保障。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提高家庭医生收入水平。在编制、聘用、晋升、评优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提升签约服务水平,并将签约服务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
4.注重宣传引导。重点向居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容,让签约居民明白应享受的服务和优惠。向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宣传政策,形成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营造全社会尊重、信任、支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