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红委员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调查发现,53个贫困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5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4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17人,无论是卫生人才数量,还是大病诊疗能力都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统计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省因病致贫返贫户51.1万户,占所有贫困户的51.4%。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已经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最突出短板。因此建议:
一、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建设;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城市诊疗资源和咨询服务向贫困县延伸,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实施好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行动。
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贫困县可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
3.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加大本专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做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岗计划的实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提高薪酬待遇。组织开展适宜医疗卫生技术推广。
4.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在贫困县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加强中医院专科能力建设,加快中药材和制剂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二、着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1.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给予补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在贫困县先行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扩大病种范围。
2.实行贫困人口分类救治。优先为贫困人口单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对贫困家庭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探索在全省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三、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1.加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重点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疫情防控,加强肿瘤随访登记,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
2.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全面实施贫困县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供基本辅助器具。
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