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打好脱贫攻坚战 携手共进奔小康

时间:2017-02-04 00:00 来源:

〔周刚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近年来,我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在落实精准方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坚持脱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脱贫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是脱贫工作要兼顾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二是市场、社会脱贫手段运用不足。三是尚未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长效机制。四是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部分群众观念陈旧。五是教育水平偏低,成长公平难以实现。

建议:

1.统一政策、研究部署脱贫攻坚的整体布局。脱贫攻坚的政策在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中也应落实,要在审批、审计等关口突破政策障碍。省委省政府应出台统筹兼顾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配套政策和完善措施,平衡资源分配,防止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脱贫工作边缘化

2.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在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方面,扶贫项目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激励,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在产业产品、生产组织、物流链条、利益分配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直通贫困户的机制。同时要将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链中,解决贫困农户经常面临的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等困难,积极探索通过股权化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3.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变。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加大公共服务力度,直接对贫困人口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措施。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社会保障额度,着力实现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优化制度设计,在县级统筹各类救助项目、救助资源与低保工作相对接,实行分类救助。建立省级统一的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平台,实现低保对象信息跨区域、跨部门联网,最低生活保障职能逐步与养老、医疗、失业等其它社保一起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完善农村低保的地方性法规。

4移风易俗,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在群众中确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5近抓培训,远抓教育,共享公平教育资源。创新技能培训方式,推广远程教育,探索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增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增强贫困人口的创业能力,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在分配基础教育资源时对弱势群体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并保证其享有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所规定的受教育权,引导各方力量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贡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