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秉哲委员代表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目前,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突破,招才引智工作成效明显,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人才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我省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发展的领导体制机制有待强化,二是人才的管理“放管服”改革有待深化,三是高层次人才聚集机制有待加强,四是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有待完善。因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推进人才发展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各级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委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人才发展工作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机制,健全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议将人才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
2.深化人才管理“放管服”改革。一是应加快人才管理“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省人才办应加强对省、市、县三级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工作的统筹指导,明确各级向社会发布时限和要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应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更加有利于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的编制管理办法。二是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工作服务理念,研究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宣传部门和各级各单位应加强对人才发展工作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人才发展工作的新政策、新要求,努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应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和限时办结制,提高在办理人事关系、社保医疗、住房安居、创业扶持等方面的办事服务效率。建议全面实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机关主要领导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制度,推行高层次人才专职联络员制度和“一卡通”服务模式。三是各级应及时修订调整相互抵触、不切实际的政策法规,加快建立人才发展政策创新机制。建议将人才发展政策落实执行情况纳入人才工作考核体系,健全督查落实制度,确保政策的兑现执行。
3.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集聚。一是应以我省重点产业发展和“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规划实施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导向,瞄准科技创新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金融高端人才和企业家等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发挥高端人才猎头、行业协会等作用,实施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引进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二是应着力实施柔性引才聚才,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咨询、客座教授、“星期天工程师”等形式,汇聚各方人才智力资源。同时,应在科研经费保障、创新创业金融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待遇、人才评价激励政策、R字签证等方面,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如,建立区域内的创新产品目录,并将其纳入政府优先采购名录。三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应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全力支持我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大力培育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不断拓展聚才、用才平台载体。
4.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一是大力加强高校建设。省委、省政府应研究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经验,倾力推进河南高校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壮大、提升我省的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相关部门应持续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程,科学调整省内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并积极推进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强化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二是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对创新型科技人才、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应分类施策,加强教育培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