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中委员代表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民建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家批准后,从省到市都高度重视,加紧推进建设,但目前存在着高层次创新要素相对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开放协同创新网络尚未形成、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创新引领型人才支撑。一是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百千万工程”国家级拔尖人选等高端人才,拥有关键核心技术、能够带动产业转型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二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留住人才,推进市场对人才资源进行定价、付费。
2.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一是实施创新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项目资金要重点向国家自创区倾斜。同时,引导大型企业发挥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培育孵化带动产业上下游小微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围绕郑洛新三市在信息安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方面的优势布局创新链,吸引高端研发机构进驻,激活本地创新资源,培育壮大一批特色新型产业集群。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破长期以来的“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思路,构建“官产学研用”五个支撑元素的全新框架。优先选择“四个强省”建设的优势产业链,以重大技术、终端产品或产业集群为指引,进行囊括上中下游及服务配套的全产业链条设计,重点突出骨干企业的壮大、重大产品的研发、关键技术的突破等,推动优势资源向产业链集聚,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一是探索建立科技基础资源共建运行机制,深化郑洛新国家自创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跨区域的科技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资源互通共享。二是健全由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等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网络化协同合作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借鉴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成功经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国家自创区内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二是督促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片区结合自身实际,尽快成立完善国家自创区建设工作推进服务机构,明确机构编制人员,确保有专门机构、人员负责协调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工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