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鼓励支持制造业民营企业发展 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提供支撑

时间:2017-09-29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马四海常委代表省工商联在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在《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等系列方针政策指引下,我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紧紧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显示了较强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推动我省制造业向高端迈进的重要力量。但受市场低迷、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等因素制约,我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制造业民营企业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红利还未充分释放。有的政策配套措施还不是很到位,政策落地效果还不是很好;有的优惠政策申报程序过于复杂,不少企业宁可放弃。二是服务平台建设不到位。企业普遍反映在共性技术、实验、加工、产品设计等方面没有得到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三是成本高、负担重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短贷长投、高息过桥现象普遍,银行抽贷断贷压贷问题突出。一些企业认为制度性交易成本仍然较高,简政放权尚未到位。四是鼓励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还不完善。政府采购或招投标中采用的“低价中标”规则,让许多创新型民营企业很难中标;一些制造业企业因专利保护不力而处境艰难;一些企业有技术、有创意,却很难获得政策资金支持。五是人才基础薄弱,技能型人才匮乏。我省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较少,大学毕业生往一线城市流动的比例较大,人才供需先天不足;国家和我省出台的补贴政策主要针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对高级技能人才的认定标准和补贴政策还不完善。另外,受用工政策和员工流动性大的影响,许多制造业民营企业不愿意花较大投入培养技能型人才,而年轻一代企业家对制造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不愿从事制造业。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离不开广大制造业民营企业。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狠抓政策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开展政策文件的“清改废”,解决政策不配套、不协同、不实际等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用足政策;建立健全政府重大决策实施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评估结果行政问责,用立行立改的实际行动来推动政策落实。

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围绕制造业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等方式,加快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技术评价、质量认证、人才培训等行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并给予政策扶持;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三是加强和改善制造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开展银企对接、金融服务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对民营企业抽贷、压贷、断贷和高息过桥等突出问题,优化金融环境;降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门槛,鼓励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前景良好、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加大信用贷款发放,放宽贷款授信周期;限制和规范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上浮利率及承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

四是大力营造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对于那些承担科研项目探索性强、风险性高、投资额大的制造业民营企业,从体制机制上给予帮助和扶持;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水平,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鼓励支持各地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等指标的权重,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机制。

五是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探索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鼓励支持高技能人才在豫聚集;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和企业合力培养工匠等技能型人才的机制,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制定实施行业培养计划;定期在全社会范围内评选杰出技能人才,引领工匠精神示范,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