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关于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时间:2017-09-29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王爱常委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近年来,河南省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的主导产业来抓,围绕“龙头带动、集群配套、创新协同、链式发展”的思路,加快建设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电子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态势正在形成,软件业收入持续增长,产业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依赖度过高,产业规模效应明显不足,产业发展联动效应差,自主创新能力弱,人才结构不合理,已成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主要障碍。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建设一批信息基础设施,强化支撑保障能力。搭建一套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体系,打造、培育一批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集群与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园区,引导技术、人才、资金和重大项目向基地集聚,重点实施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一批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云计算、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区。

(二)加快推进一批创新技术转移转化,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重点突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研发,攻克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芯片及组件、可见光通信、网络系统安全等核心技术,加强智能终端、新型传感器、网络动态防御、北斗导航、信息通信设备等产品研发。完善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业态,构建多层次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省建设,在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示范。

(三)加快发展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提高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我省现有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尽快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提升巩固郑州移动信息安全产业在全国领先的优势地位和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基础,继续完善新乡等地新型电池产业链,加快推进许昌襄城硅材料产业升级。信息安全产业以国家移动智能终端公共安全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打造形成“安全芯片设计+安全智能终端生产+移动安全服务”全产业链;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向微型化、集成化、网络化、高精度及高可靠性发展;新型电池产业按照“存量提升、增量创新、绿色发展”的原则,实现低碳化、循环化、集约化发展。

(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发挥产业示范效应。以富士康、信大捷安、汉威科技、科隆集团等为依托,重点引进高端化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以重大项目带动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智能终端产业集群、鹤壁经开区、信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发展,面向家电、医疗、农业、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需求,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融合性新产品,以电子信息产业新动能带动传统产业新发展。

(五)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技术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储备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备力量。加强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带头人才、技能人才、跨界人才和一线工程师等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和境外的高素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鼓励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支持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股权和期权激励、创造收益按比例返还等方式留住人才并发挥其引领作用。

(六)加快出台一批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做好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出台《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市县应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建立财政、税收、金融等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助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落实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支持电子信息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创新实体或平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