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中医药“一带一路” 对外交流的建议

时间:2017-09-29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全国政协委员司富春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筹委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河南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名医辈出,是全国有名的中药材资源大省和中药材重要集散地,有“仲景医药”“洛阳正骨”等中医药特色品牌和宛西制药、羚锐制药、太龙药业等一批中药制药龙头骨干企业,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河南中医药大学已招收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638名留学生,在葡萄牙合作开办“河南中医药大学葡萄牙仲景学院”和“国际自然疗法诊疗中心”;南阳医专、南阳张仲景传统医药研究会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外中医药教育培训服务;洛阳正骨医院与德国、瑞士、白俄罗斯等多国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等。此外,还有不少民间中医机构和人员自发“走出去”,在英国、德国、瑞士、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活跃着河南中医的身影。

尽管我省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要看到,其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医疗需求、文化信仰等各不相同,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面向国际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队伍缺乏,国际化中医药产业平台的建设发展不足等。

为加快推进我省中医药“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建议:

一、因地制宜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同,如欧洲一些国家与我国商议在其国家办医院,开展医疗合作;意大利人口老龄化加速,亟待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印度、尼泊尔的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多等。我们应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服务需求的研究,根据各国不同情况筛选中医药诊疗的优势病种和特色疗法,结合现代健康科学技术,综合使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食疗、养生功法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药诊疗服务,有效提升河南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二、多渠道多层次联动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

一是从办医、科研、教育、文化、草药、健康养生、医疗器械及大型国际会议、大型文化商贸展览等方面形成多维度的合作模式,推进跨区域合作框架的建立。二是充分调动海内外民间团体、企业金融、科研教学机构等多方参与,整合有效资源,尤其要发挥海外中医药人员和机构的作用,外通内联,形成良好态势,加快推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

三、加强国际化中医药产业平台的建立

一是鼓励中医药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优势,利用多方资源搭建起与沿线国家进行平等交流的多元化平台,如与沿线国家合作成立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开办中医药科技展览会、交流会,开放信息共享平台等,通过对中医药行业的各项标准、规范以及中医药关键科技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和创新发展。二是加强两岸四地合作交流。我国香港、澳门地区比内地具有更多的国际优势,而且随着中医药在港澳的发展,香港、澳门越来越成为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节点。要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西方医学的结合研究,搭建中医药在国际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

四、加强中医药“一带一路”人才培养

一是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和中医药的特点,着力在分析海外中医药人才形势、研究人才政策、服务人才需求、营造人才发展环境方面下功夫,扎实有效推进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储备中医药发展的高水平人才。二是不断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体系,为海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物质待遇和研究条件,不拘一格广纳海外英才,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人才智库。三是设立专项中医药“一带一路”人才培育基金,加强在中医药院校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扩大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公派出国比例,培养一流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