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推动产业梯度转移

时间:2018-01-27 00:00 来源:
 [赵立华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经济成长阶段,对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大的需求。河南应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有效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一是战略导向和经济激励之间关系不顺。二是产业转移后河南企业在国外难以实现本土化。三是产能合作服务体系不完整。四是产业转移中的对外投资风险大。为此,建议:

一、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加大对“走出去”企业投资活动的扶持力度

由于转移产业在东道主国不仅要承受商业压力,还要承担额外的“社会风险”,而一般的商业保险对非商业风险的防范常常无能为力,一旦发生政变或者战争等情况,我省海外投资企业只能亏损或破产,且得不到任何补偿。为了预防和规避此类非商业风险,我省应当健全和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以保障我省转移产业的安全。

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对外产能合作的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体系

统筹布局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和中外产能合作,以构建完善的“母子工厂”体系为战略目标,形成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产能作为一般产品技术的“子工厂”,将省内有研发能力、技术支持、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工厂作为“母工厂”。

三、加强统计监测,构建对外产能转移合作的评估体系

调动协调好学术机构、统计部门以及各类商业性质机构的积极性,科学统计和监测重点行业,如化工、钢铁业等的产业梯度层级、产能的利用和剩余情况,同时强调对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尼、缅甸等的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的分析,综合评估后建立长效、动态的统计监测系统。

四、鼓励中外产业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区形成

我省应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吸引外资合作共建工业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在保证园区基本供应的前提下,通过“抱团出海”的方式争取税收、土地、用工等方面的当地优惠政策。同时借此机会在技术贸易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重点鼓励我省企业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重视本地资源的利用,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共同发展。

五、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建设及配套政策,降低转移的政策成本

建立产业梯度转移的配套政策机制,在法律、市场信息、劳动签证、采购、贸易、投资、物流等各方面鼓励并帮助产业进行转移。要重点针对我省企业对外投资中的安全风险、知识产权纠纷、劳资冲突等法律事务提供专业的、低成本的服务和政策保障。简化符合产能合作标准的对外投资审批手续,并提供商业性和政策性信贷支持,完善外汇管理和服务,拓宽企业和项目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机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