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比如企业上云和工业互联网,大家可能感觉比较陌生。事实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与制造业渗透融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化融合”。但我省的“两化融合”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程度较低。二是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支撑能力弱。三是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识不足,顾虑多,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积极性不高。四是政府的引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为此,建议:
一、加快建设“1+X”工业云平台体系
1是一个区域平台,X是多个行业平台。建议从区域和行业两个层面推动工业云平台建设。在区域层面,整合省内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按照“一个前台、多个后台”模式引入航天云网、阿里云等知名云平台资源,形成1个区域级工业云平台,并使其成为全国工业云的重要节点。在行业层面,以装备制造、冶金、食品、化工、轻纺等为先期切入点,并逐步扩大行业覆盖面,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开放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若干个行业级工业云平台。两类平台互相支撑,提供基础设施、制造资源、研发设计等方面的共享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协作服务。
二、培育本土云应用服务商
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向云应用服务商转型,依托工业云平台提供的各种资源,为企业上云提供技术咨询、软件开发、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具体实施上云改造项目。
三、全面激发企业上云积极性
一要加强宣传培训。要通过研讨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树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思维新理念。二要加大政府支持和引导力度。要采取财税支持、地方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的“云服务券”等方式,引导企业逐步将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生产设备向工业云平台迁移。三要发挥云平台资源共享和创新汇聚的优势,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众包、众创、开源等模式开发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实现工艺经验程序化、工业知识显性化、工业智能云计算化,激发制造业“双创”活力,打造基于云平台“双创”生态圈,带动企业上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