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着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时间:2018-01-27 00:00 来源:
[孙晓红委员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但由于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造成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结构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也集中显现。为此,建议:

一、着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上下游间衔接与耦合,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水生态保护,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系统整治,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造美丽健康宜居乡村。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依法严惩重罚等制度。加强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与风险评估,加快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四、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新一轮生态省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抓好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五、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制定和实施跨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定期对生态环境风险开展全面科学的调查评估,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生态环境问题的预研预判。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布各省辖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统计和监测的人员、设备、科研、信息平台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指标调查频率,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加大资源环境基本省情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取得成绩的宣传力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生态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