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关于建设沿黄生态文化产业带的建议

时间:2018-04-04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苗琛常委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黄河流经河南711公里,贯穿洛阳、郑州、开封三大古都,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同时,这一段黄河地貌丰富,峡谷型、过渡型、悬河型等河道景观汇聚,高山、峡谷、平原、滩涂湿地等自然景观兼备,在文化和生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多年来,受行政区域分割,沿线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和主打品牌。黄河主题生态文化建设相对分散,规模小、水平低,缺乏标志性核心旅游目的地,近距离看黄河的岸线交通和随时随地游黄河的网状交通、水上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们游黄河缺看头、缺吃头、缺玩头、缺乐头、缺想头,没有发挥黄河品牌应有的价值。

目前,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为内容的合作竞争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沿黄青海、宁夏、陕西、山东等省都在谋划和打造黄河主题生态旅游区,竞争日益激烈。我省坐拥黄河文化最精华的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黄河品牌十分必要和紧迫。为此建议:

一、高水平规划

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遵循有序开发与协同发展、功能分区与整体推进等原则,对黄河沿岸文化、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规划。一是规划建设黄河文明馆,作为黄河标志性建筑,既可登楼俯瞰大河风光,又系统展示黄河历史、现状和黄河文化的辉煌成就,成为全世界了解黄河的窗口。二是规划黄河南北两条沿黄公路,以水路交通、通用航空为辅助,将三门峡到濮阳的山区、库区、滩区、湿地、生态带和历史遗迹、文博馆院、红色旧址等贯通起来。三是对沿线景区升级改造,打造一5A级景区、实景演出、拓展教育基地、医养设施和特色小镇,提供更多的游憩休闲产品,打造中原文化精品带,培养国内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高地。

二、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成立省级沿黄生态文化产业带协调机构,在省政府领导下,请黄委会和省发改、财政、交通、建设、环保、旅游、水利、林业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对规划建设事宜进行综合协调。由山东省倡导、九省区参与的黄河经济协作区已运行28年,2018联席会议将由我省举办,建议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推动沿黄生态文化产业带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更多支持。

三、先易后难、突出亮点、分步实施

建议先在旅游资源集中成熟、知名度高的区域修建沿黄公路,将附近景点串联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品牌,降低前期投资成本和风险,快速产生效益,形成示范效应。如郑州花园口区位优越,应作为生态文化产业带的中心区域,将黄河文明馆作为标志性工程,进行重点开发、优先实施;如在新安、济源、孟津、洛阳吉利区修建沿黄河小闭环旅游公路,将文化景区与黛眉山、黄河小浪底、龙潭大峡谷、鹰嘴山等景区串联,提供自驾、游览、亲水等休闲体验;如从巩义到开封黄河南岸地区,周末短途自驾游需求旺盛,应重点开发休闲农庄、度假酒店、特色餐饮小镇等休闲消费集聚区,以连霍高速作为干道串联。

四、多渠道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建议政府主导,多渠道融资、市场化运作,可由中原豫资控股集团联合黄委会、省交通厅、旅游局等单位相应机构,组建综合开发公司作为母公司,沿黄各市、县根据各自资源设立相应的子公司。由母公司及子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与沿线各市、县政府合作,引进中青旅、海航、IDG及豫资控股集团旗下多支基金等,就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文化开发发起相应的PPP项目,对沿线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和文化、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整治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