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拥军常委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2017年,全国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核的上市公司共438家,其中河南仅4家,不足1%,这与我省排名全国第五的经济总量极不匹配。上市企业数量少,将直接影响投资数量和质量,制约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重视直接融资大环境,打好豫企上市攻坚战,为支持和培育高质量市场经营主体奠定坚实基础。
一、制约我省企业上市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总体规划,目标任务不够明确,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企业募投项目建设办理程序涉及众多部门,相关审批程序较多,周期较长。当前我省企业上市工作主要由省金融办统筹,规格和力度均不够;在激励机制方面,缺乏省级层面支持政策。
(二)企业普遍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业绩稳定性和规范管理等方面难以满足公司上市的要求。一是企业盈利问题。在调查的42家在审辅导公司中,10家公司2016年净利润小于3000万,12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小于10%。二是企业股份制改造问题。2017年选定的742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中,有365家(49.2%)已经在新三板挂牌,276家(37.2%)为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造。三是公司规范管理问题。部分公司规范意识较差,“三会一层”架构不完整,运作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2011年以来IP0被否的7家公司均达不到规范运作的要求,且有2家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三)为企业上市服务的中介机构质量和数量均有待提高。一是可供企业选择的投资机构较少,可供投入资金总额较少。目前我省基金公司、投资公司的设立很难得到批准,导致拟上市企业因缺乏投资机构介入,在上市前定增、扩股等方面缺少选择机会,造成谁上市谁缺资金。二是证券公司较少。河南本土券商只有中原证券一家,证券咨询公司只有和信证券一家,证券推荐机构服务能力和数量明显不足。三是中介机构质量不高。我省42家在审在辅导企业中,有6家存在因保荐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方面的问题更换中介机构或撤回材料,延误了上市进程。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省级层面统筹与推动。建议参考浙江凤凰行动计划,制定省级层面总体规划,出台激励政策。成立全省企业上市领导工作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加强省金融办工作职能,由其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做好推进上市相关基础性工作。
(二)营造企业上市宽松环境。一是在企业上市中发现的既往问题,明确可以予以补缴,不追究历史责任,解除企业后顾之忧。二是通过省属投资基金和相关投资公司,大力参与企业定增等,确保企业上市过程中现金流量不减少。三是加快国企改制,推动有潜力的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为企业上市储备资源。
(三)支持本土证券机构和中介机构发展。积极推动新增一到两家本土券商。可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收购证券公司,或借助自贸区政策申请新成立一家证券公司。对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或引进全国知名中介机构入驻,确保相关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上市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快资本市场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一是商请银保监会、证监会和省政府、郑州市政府建立干部交流挂职锻炼机制。引进金融高端人才到省直单位、郑州市挂职,同时选拔我省优秀干部到银保监会和证监会机关、交易所等部门挂职。二是加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创造条件建设河南金融证券学院。
(五)强化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和研究。将资本市场业务知识和政策培训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组织专题报告会、研讨会、集中轮训等,开展企业家资本市场专题研讨培训。成立河南资本市场顾问咨询机构,支持开展河南资本市场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