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加快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9-01-10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李金枝常委代表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传统产业是支撑我省经济的产业支柱,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当前及未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新兴产业的发展大部分都是以传统产业作为基础和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需要新兴产业的引领和带动,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是当前我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但在资源要素、结构、空间和市场等方面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较弱,仍有较大推进空间。一是协同发展程度较低。201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但新兴产业的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传统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偏重工、偏上游、偏低端、偏传统”的“四偏”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协同发展程度较低。二是协同发展意识不强。没有辨证看待二者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存在偏重一端的盲目发展模式,尤其是不顾本地实际和环保约束的盲目式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和全盘谋划。三是政策与要素支撑不足。现行的土地制度、财政税收、知识产权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策体系方面仍存在制约。同时,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要素支撑不足,在客观上影响了二者的协同发展。为此建议:

一、着眼未来、脚踏实地,做好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各级政府要积极树立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意识,系统性地谋划发展。各地政府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当地产业现状和特色,明确协同发展的思路、定位、目标、重点项目和发展路径。把握政策的整体性、动态性、协调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实施差异化、非均衡的政策扶持,为二者协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政策支撑。

二、打通关节、产业联动,推进协同发展的生态网络

一是以传统优势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通过兼并重组或战略联盟等模式,主动吸收新兴产业的资源辐射与产品创新。二是以新兴产业的企业为主体,通过联合传统产业企业,打通关键环节、配套环节、增值环节,构建上下游协作配套体系和全产业链条,倒逼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网络。

三、夯实载体、培育人才,打造协同发展的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推动支撑协同发展的载体建设,加快整合各类产业发展载体平台,加速资源要素的跨产业、跨平台流动。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加快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面向全球积极引进一批适应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团队。三是不断完善和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探索设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专项资金,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评估和交易制度,严厉打击各种阻碍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行为。

四、转变职能、完善体制,营造协同发展的宽松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价格机制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入限制。确立企业在协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最大可能减少对企业微观活动的干预,为协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区域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产业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产业目录,并在用好国家和省级转型升级政策及支持或限制发展的产业目录基础上,实施“双目录”“双奖”挂钩政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