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前瞻性布局 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9-01-18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蔡根喜委员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201810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专门选取了“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目前,河南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与发达省份存在差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足20亿元,仅占全国8%左右。

一、主要问题

(一)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立。河南人工智能相关单位约有80%专注于应用和集成,仅聚焦当前有限的几个领域的低水平突破,关键技术研发落后于国内先进省市。目前还没有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专门科研机构。根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人工智能研究单位前20,我省没有单位入选。

(二)人工智能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在人工智能企业研发方面,全国人工智能企业4040家,其中北京市有1070家,广东省超300家,而河南仅有3家,在中部地区与江西并列,尚不能形成产业链条,不具有比较优势。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不足20亿元,仅占全国8%左右。

(三)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目前,全国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职位主要分布在北京、浙江和上海,三地所招职位占比合计近90%。河南企业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短缺。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还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课程培养体系,人才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二、意见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借鉴广东等先行地区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紧紧抓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契机,大力引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端资源,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为主线,以前沿科技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和机构建设、产业融合应用示范为支撑,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空间统筹布局。加快形成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以其他地市特色发展为重要节点的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构建特色突出、产业互补、区域协同、共创共享的人工智能发展新业态。

(二)搭建平台载体。借鉴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湖北武汉(汉阳造)人工智能研究院经验,成立河南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以政府引导、联盟运营为原则,依托各产业联盟整合科研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各方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由政府主导,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社保以及文化旅游等领域广泛应用,提高运用的广度、深度和水平。

(三)聚力人才引培。在省内“双一流”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快神经学科、计算机、统计学等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依托企业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人工智能领域研究队伍,造就一支有较强市场开发能力的营销人才。加大国际国内外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人工智能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引进汇聚一批高端人工智能人才。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机构和企业,加强与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互动,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神经认知、机器学习、自主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国际顶尖科学家、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