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加强黄河生态带建设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时间:2019-01-18 00:00 来源:

〔姜俊委员代表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加强黄河生态带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黄河治理方面的重要举措。前不久,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深入开展黄河生态带建设调查研究,并发起主办沿黄九省区政协协商研讨会。我们认为,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开展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沿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标准化堤防体系建设、黄河湿地保护恢复、大规模植树造林、沿黄公路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有效改善了沿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了沿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沿黄生态建设缺乏科学的顶层设计,统一的发展思路、整体规划和发展合力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黄河滩区功能定位不明晰,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水争地”的矛盾长期存在;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全局形成一盘棋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黄河生态带建设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建设目标,统筹区域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实现“多规合一”。统筹水陆、水沙关系,将防洪治理与生态带建设统盘考虑,将大堤内滩区与大堤外背河洼地统一规划。突出地方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功能互补、协调联动、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黄委会、水利、河务等管理机构作用,强化统一监督管理,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联防联动,健全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

二、加大政策倾斜,持续发力一张蓝图干到底

加快推进温孟滩、温县滩、原阳滩、开封滩以及封丘倒灌区等防洪风险相对较小的“四滩一区”生态试点建设。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滩区居民迁建、退耕还湿还草、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与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三、理顺湿地体制机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

理顺湿地管理体制,明确管理主体,设立统一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和退耕还湿工程,引导沿黄地区有序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建设。集中力量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到郑汴市界的黄河南岸,建设国家级郑州黄河中央湿地公园,打造黄河流域最具吸引力的生态保护示范区和生态旅游精品项目。

四、突出污染防治,促进水生态良性循环

集中开展黄河滩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垃圾清理等力度,强化黄河生态水量调度和水资源管理工作。

五、搭建联动平台,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

通过多方联动,争取使“黄河生态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在国家层面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沿黄九省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速形成黄河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廊道和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促进我国东中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缩小东中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形成新的重要生态经济增长极,使绿水青山更好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