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分类精准施策确保就业稳定

时间:2019-01-18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乔学达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个人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2018年,我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139.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8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01万人。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但在稳中有变的经济大形势下,我省就业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就业总量来看,经济增速下行导致新增就业机会减少;从就业结构来看,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就业质量来看,我省就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突出,尤其是重点群体就业不够充分。主要有四类重点群体:一是农民工。一方面,受国际贸易和经济下行影响,省外1200万左右务工人员面临被裁员的失业风险,其中320万人在沿海地区电子、服装等受贸易摩擦冲击较大的行业就业,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裁员;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不能高质量就业。二是高校毕业生。201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61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仅事关毕业生的个人发展和家庭福祉,更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三是下岗失业人员。随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中失业的人员面临再就业困难。四是困难就业群体。如低保家庭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由于就业意愿、技能水平等因素,就业难度加大,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建议多部门联动、落实主体责任,完善政策、精准施策,全面推动我省就业稳定工作。

一、转观念、重服务,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

针对被征地农民、土地流转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使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或职业工人,充实农业企业用工。针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打造闭环政策体系,以返乡创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着力解决他们创业融资难、场地缺、服务弱等问题,分类分层制定创业指导、创业孵化、财政补贴、融资支持等专业化、差别化政策,发挥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提素质、重鼓励,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推动就业创业深度融合,健全涵盖校内外各阶段、求职见习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促进供需对接和精准帮扶。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及时发布和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完善贫困毕业生“一人一策”帮扶机制。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落实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组织,符合条件的可同等享受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金纳入劳务费列支;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落实学费资助、优抚安置、复学升学、定向招聘等政策。

三、增动能、重扶持,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其吸纳就业能力。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和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去产能企业通过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对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可享受创业孵化、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

四、兜底线、重帮扶,促进困难群体就业

定期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基础信息核实比对,实现信息动态更新管理。及时对大龄、残疾、低保家庭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就业援助。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给予过渡期生活补助。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大龄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利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