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胜杰委员代表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多措并举疏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来说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和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匹配。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26.8%。而且民营企业在贷款过程中,除支付利息外,还要缴纳保证金、保险费、专家咨询费、顾问费等额外费用,年化资金使用成本普遍在10%以上,高的甚至超过18%。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政府和金融机构层面的,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的。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们建议:
一、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基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一是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发挥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引导示范作用,建立政策性信用担保、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民间互助性担保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问题。二是健全风险补偿体系。对于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予以补偿,降低担保风险;大力发展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三是健全融资信息畅通体系。组建“政银担企”对接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民营企业信息、银行信贷产品信息等共享服务系统;定期召开全省“政银担企”协调会,研究民营企业融资中的难点问题。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担保链的风险预警机制。开展金融安全区建设,制定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防控预案,及时排摸企业担保链风险现状,主动全面掌握担保链风险点情况,提前介入,科学指导,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二、以拓宽融资渠道为重点,优化金融机构服务
一是培育建立我省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体系。积极开展我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研究,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信社、城商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并设立服务民企的政策要求,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二是探索创新信贷产品。引导银行、民间投融资公司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业务创新,打造现代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并确定信贷扶持重点、融资比例和融资方式。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引进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推进有意向债转股和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开展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争取更多的债转股项目对接成功;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等;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资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更多关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领域的民营企业。
三、以推进企业合规管理为抓手,提升企业自身品质
一是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身诚信建设,强化信用观念,积极建立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互换机制,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二是提高投融资管理水平。引导企业有计划地引进金融人才或聘请投融资管理顾问,加强资金流管理,寻找资本市场机遇,开展资本运作,整合优化各类资源,破解融资困难;优化整合企业产业和资产结构,逐步形成产业和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转化效率,实现内部资金良性循环,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资金流动性管理能力。三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着眼长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为融资提供可靠保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