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时间:2019-01-31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摘要)〕

一、存在的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滞后,缺乏科学统筹。目前多数县区缺乏村庄建设规划或者村庄建设规划已经严重过时而没有修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不齐全,已有的建设规划普遍形式单一、水平不高,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上还有待加强。

(二)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环境问题突出。不少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失修,许多村无力解决环境卫生设施投入,垃圾中转站、掩埋场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排水沟特别是污水沟配套建设不到位,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等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

(三)投入渠道单一,资金缺口较大。农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目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仍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村庄在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垃圾清理、绿化建设、道路整修及相关设施的后续维护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许多村还处在盼资金、等项目阶段。

二、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人口适度聚集。要以县为单位,通盘规划城镇和乡村发展,在现有村落分布基础上,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要素,适当布局中心村和街道,通过土地置换和扶持购买等方式,将偏远地区的居民搬迁至交通便利的中心村,实现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根据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分类推进的思路,因地制宜编制城镇和村庄规划,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二)创新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形成多元资金支持。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形成财政保障先行、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补助、贴息、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手段,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考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实际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分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按照村庄人口、占地、水环境等特征,构建不同地区农村适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库,明确环境治理、管理和运行维护技术路线,分类指导不同地区、不同村庄的环境治理工作,打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四)强化循环意识,疏通资源化利用渠道。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完善分类回收机制,建立村—镇—县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对可回收物进行分类收集,由废品回收站统一收购,其余垃圾则由垃圾收集转运渠道集中处理。在粪污处理方面,建立堆肥中心,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收集粪渣,制作农家肥还田,实现粪污合理利用和农田化肥减施双赢;对农村污水通过氧化塘、人工湿地、无(微)动力等处理设施,实现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的处理方式,同时利用乡村的坑塘沟渠系统,收纳家庭和村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完善污水循环利用途径。

(五)完善机制体制,构筑高水平发展基础。完善乡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专业管护队伍,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切实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构筑乡村高水平发展的基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