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抓牢慢性病防控 提高健康期望寿命

时间:2019-01-31 00:00 来源:

〔黄红霞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摘要)〕

健康期望寿命是将死亡、患病、伤残等不健康部分从期望寿命中扣除,是完全健康的生存年数。2015年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为75.6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4岁;健康期望寿命67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岁。省委、省政府在《“健康中原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30年我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5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岁,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一、存在问题和原因

当前,我省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疟疾、脊髓灰质炎等传统传染病基本消除,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已成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健康影响因素中,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环境因素占17%,遗传因素占15%,医疗条件占8%。由于慢性病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故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据调查,2015年,我省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9%和11.7%,但只有43.1%和33.9%患者知道自己患病,服药患者中血压和血糖的控制率只有10.3%和39.3%。2017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0.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健康素养水平比较低、生活方式不科学、早诊早治不落实等问题是造成慢性病发病、死亡和残疾主要原因。

二、提高我省健康期望寿命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健康优先。各地各部门要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慢性病防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将人均期望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主要癌症早诊早治率等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研究实施促进居民健康相关政策,健全城市社区和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营造健康支持环境。

(二)实施重点突破,开展重大行动。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在主流媒体开设公益性健康教育栏目,方便群众获得专业的健康知识。开展合理膳食行动,以减盐、减糖、减油为手段,降低肥胖增长率。开展高血压、脑卒中和糖尿病防治行动,以综合防治项目为抓手,推广适宜技术,提高患者发现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开展癌症早诊早治行动,对肺癌、肝癌、胃癌等我省重点癌种开展早诊早治,提高早诊早治率和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对老年人定期体检,建立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体系,加快医养结合养老体系建设,减少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和老年性痴呆患病率。

(三)优化服务供给,提高防治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对医共体实行医保打包预付,实施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变三级医疗机构的竞争关系为合作关系,帮助基层培养和留住人才,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促进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的连续性。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和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降低群众的医药负担。

(四)加强宣传引导,倡导全民参与。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内生动力,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设立健康形象大使,评选一批“健康达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与绩效考核挂钩,鼓励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