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探索建设“共享工厂” 加快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时间:2019-07-19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王黎生常委代表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日趋成熟,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各类共享经济模式不断涌现,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工厂分享生产线空档期,实现企业闲置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生产模式也随之在全国各地兴起,被称为“共享工厂”。区别于传统代工模式,“共享工厂”以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资源供需结合为突破口,以大规模一体化生产能力分享平台为依托,通过资源整合共享,让企业能够按需共享工厂设备、场地、分担租金等,以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产能、生产设备等资源的实时监测、统一调度和需求匹配,从而最大化地发挥互联网对于资源的统筹整合能力,使生产活动突破市场半径和企业边界的约束,按照接近消费者的方式组织生产。

“共享工厂”可以推动制造业从原有的通过扩大对土地、设备、厂房、技术、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提升制造能力并扩大市场份额的“硬件式”发展模式向“软硬件”结合方式转变,即向拥有生产装备、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借力,通过共享、集成、重组资源,快速响应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与依靠传统客户资源相比,“共享”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线利用率,也就是说你有做不完的订单,我有闲着的生产线,大家协作起来,不仅可以共享生产设备、厂房、工人,还可以共享资源、信息、人才、服务等,以求共赢。

目前“共享工厂”已在浙江、山东、深圳等地运营,为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但我省“共享工厂”模式还不多见。各个产业集群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不高、发展松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面临着劳动力、资源、环境成本等压力,转型升级已成为迫切需求。实践证明,“共享工厂”能很好的适应一年中市场供需关系的柔性变化,规避生产周期波动,消除行业淡季,避免库存积压,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减负。同时,“共享工厂”还能够让中小微企业把精力从繁杂的人员、设备管理中解脱出来,全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中,为中小微企业赋能,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效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议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配合,尽快制定完善我省推进“共享工厂”建设的指导意见或行动计划。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产业集聚区等为载体,在有条件的行业先行开展“共享工厂”建设试点,鼓励各地骨干企业在各自领域大胆探索“共享工厂”模式和路径,加强对开展“共享工厂”建设的制造企业给予资金、税收、科研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试点,大力推广成熟有效的“共享工厂”模式,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二、充分挖掘、提炼、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借助企业孵化器、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资源,与“共享工厂”形成互补,不断调整、完善、提升和延伸产业链、创新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三、加快物联网、大数据、5G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为全面推进“共享工厂”建设奠定技术基础和能力基础。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共享工厂”建设,打破企业界限,降低企业生产、交易成本,提高产能利用效率,有效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采取差异化模式建设及运营“共享工厂”。一方面,根据本地区主导产业集聚状况,支持重点产业建立“共享工厂”。另一方面,统筹布局,科学规划,防止“共享工厂”因过度聚集而产生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探索政府主导型、企业自建型等“共享工厂”建设模式,以及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第三方专业团队管理和由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组成业界理事会共同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引导“共享工厂” 健康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