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勋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河南地跨黄河中下游,位于“三大战略+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体系的中心,是协调联动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枢纽。
长期以来,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沿岸古都名城分布密集,城市群协调联动任务艰巨,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集聚辐射力较低,文化创新活力不足,与多元文化资源富集形成强烈反差。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议我省紧抓战略机遇,实施黄河流域古都名城文化振兴工程,以中原城市群为主要平台,以古都名城建设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郑州大都市区龙头作用,通济渠古都轴线和永济渠古城轴线两翼齐飞,牵引推动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示范引领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一、高度重视黄河流域古都名城文化振兴工程,带头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流域九省(区)是我国城市群发展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八大古都中有5个位于黄河沿岸,其中洛阳、郑州、开封、安阳4个位于河南。黄河流经区域内许多城市既是人文资源厚重、历史文脉延续的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所在城市群的中心、副中心和重要节点。建议我省将实施黄河流域古都名城文化振兴工程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充分发挥河南古都名城众多的突出优势,带头讲好“黄河故事”,为实现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
二、推动黄河流域九省(区)相关城市信息共享,携手全面梳理黄河流域五千年历史文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为流域内古都名城加强人文城市建设、发挥区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宝贵历史机遇。建议联合区域内相关城市成立黄河流域古都名城建设联盟,定期召开黄河流域古都名城市长峰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统筹利用各类资源要素,共建基础设施,共抓服务配套,深入挖掘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延续传承城市历史文脉,重点打造一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突出典型和示范性窗口。
三、协调沿黄古都名城成立“天下黄河”旅游营销联盟,整体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品牌
“天下黄河”特色鲜明,富有人文魅力,集中体现了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中“根”和“魂”的历史地位。建议由我省文旅厅和省内古都名城、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共同牵头成立“天下黄河”旅游营销联盟,强化黄河上中下游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服务协作,整体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健全优化文旅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着力打造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和大运河齐名的中华文化旅游经典品牌。
四、科学选择人文形象塑造重点,深入挖掘古都名城文化内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应该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建议郑州传承弘扬诗经文化和礼法思想的历史渊源,以“天地之中、风雅正变”概括郑州历史文脉,强化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人文凝聚和文化引领功能。洛阳进一步挖掘南北朝时期华夷融合、中西汇通的丰厚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龙门石窟、魏碑等璀璨文化珍品。安阳主动打破省际行政区划的限制,将古都邺城的历史文脉与相州、彰德府的文化记忆有序衔接。
五、合理规划城市文化地标,满足公众心理预期
为符合公众从古籍、文献中获得的关于古都“首善之区”、名城“物华天宝”面貌的合理想象,建议对少林寺、嵩阳书院、周公测景台和开封铁塔、金明池等有助于彰显黄河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共享特质的重要文化地标予以特别关注,规划建设多样化、全方位的文化体验和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