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魏世忠:将洛阳定位为文化特区试点

时间:2020-05-24 09:21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之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建议国家设置文化特区试验点。文化特区的概念,具体说来,就是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把中国固有的、特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保存好,并发扬光大。

image.png

经过调研,魏世忠认为河南洛阳作为文化特区试点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洛水之阳而名,北依太行,南望伏牛,西据崤函,东扼虎牢,山环水润。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有5000年文明史、4000年城市史和1500年的都城史,在我国历史上,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北宋司马光评价这座城市:“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2. 中华文明根在河洛。“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老庄发轫于此,儒礼诞生于此,佛学扎根于此。中国的第一所太学、第一张纸、第一部历法,都在这里诞生。孔子入周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的民族大融合,二程讲学如沐春风,各种文化和思想,在这里根植、交汇、发展、融合。程颢、程颐当年在嵩阳书院讲学,被文化界称为“洛学”,“洛学”是中国程朱理学的源头。

image.png

3.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圈”,涵盖登封、巩义、渑池等“古河洛区域”。虽然在历史上被无数次行政区划,但其文化血脉却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渑池仰韶文化遗址、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巩义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新近发掘的“河洛古城”等,都属于“河洛文化圈”的范围。

4. 中华民族,根在河洛。客家人都自称为“河洛郎”,他们将抵达的南迁之地称为漂泊的“客”家;“河洛”之家,才是他们的落叶所归之“根”,才是他们的灵魂所系、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雨坎坷,之所以能够百折不挠、生生不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因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深叶茂,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绵延不绝,精神不倒。

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魏世忠建议国家在洛阳设立文化特区试验点。

他希望在可预见的将来,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圈”,能够发展成为东亚文明圈的一个“文化首都”,类似欧盟的文化首都一样,从容地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互鉴。

责任编辑:苗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