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把黄河治理作为治国兴邦的大事来抓,创造了黄河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高度,亲自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次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九曲黄河,地美物丰,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黄河流域洪水风险高,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黄河文化及其遗产发掘保护不足、传承弘扬不够。故建议:
一、抓紧开展顶层设计,依法科学保护治理。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尽快编制规划纲要,做好与国家“十四五”规划衔接,有关部委和沿黄9省区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制定《黄河法》,明权责、划底线、立规矩,建立完善黄河流域空间管控、环境总体规划、水资源管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和安全风险防范、流域综合监管等制度, 依法确保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建设黄河国家实验室及9个分中心,为持续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抓好环境污染治理。立足于全流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分区分类、精准施策,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着力加大上游水源涵养、中游水土保持、下游湿地保护力度,推进建设黄河生态带。实施水源涵养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湿地生态修复和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等工程,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三、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水安全保障水平。科学把握水沙关系,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科学配置流域水资源,深化跨流域调水工程研究,尽早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四、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沿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弘扬黄河文化,加强黄河文化系统研究和学科建设,建设黄河文化遗产廊道、文化旅游带、国家文化公园,综合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增强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