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建言

高体健:建议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

时间:2020-05-27 06:5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教育不够深入,公众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知识和技能,部分民众产生了焦虑恐慌心理,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还比较普遍等问题。建议抓住抗击疫情过程中公众普遍关注健康信息、重视学习健康知识的契机,切实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

image.png

加大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普及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及卫生应急素养水平,是有效防控疫情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在政府层面,要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推进健康城市、村镇、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家庭等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促进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在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新闻媒体要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或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要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

在个人层面,要践行“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把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养成的保持社交距离、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拒食野生动物和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分餐制等良好习惯保持下去。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机制

各级政府要贯彻执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依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和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政策举措。明确各级政府及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等部门的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终身健康教育体系。加强覆盖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组织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环境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等,着力提升公众全生命周期健康素养和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尽快将30年前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修改为《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条例》,以中小学为重点,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培养专门健康教育人才。设立面向医务、教学和专业传媒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专项培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他们主动为患者、学生和公众提供及时、科学、精准的健康教育服务。

开展健康素养绩效监测评估

国家明确到2022年、203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30%。2018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距实现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要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要坚持科学预测、问题导向、精准评估、分类施策的原则,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监测系统和指标体系,确保监测评估准确反映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的真实状况。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推广健康素养网络学习测评系统。加强健康素养和卫生应急素养理论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和重点问题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重视监测结果的应用。要把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与居民健康体质监测有机结合起来,对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和实施健康专项行动的绩效进行科学评估,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制定、完善与健康相关的法规、政策、规划和行动,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