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建言

梁留科委员的参会日记(之五)

时间:2020-05-28 06:52 来源:

image.png

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我是做旅游研究的,近期一直在思考“挖掘消费 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昨天下午界别协商会议的主题。大家发言中对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也做了“挖掘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发展”的发言。

国家非常重视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在促进消费扩容提升的文件中,文旅休闲消费被重点提及。这些帮扶性政策从供给方面推动了旅游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疫情防控的趋稳向好及旅游市场复苏的不断增强,如何拉动旅游消费,通过构建后疫情防控时期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产业实现恢复性安全增长,就成为值得深思的重点问题。这次疫情防控,旅游业有七点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筑牢基点,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打造亮点,注重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三是找准突破点,率先发力国内生态和康养旅游市场;四是突出重点,尽快实现恢复性安全增长;五是攻克难点,大力推进旅游治理现代化;六是破解痛点,锻造旅游产业的韧性;七是消除危险点,做好旅游过程中疫情扩散的防控应对。

疫情后,如何挖掘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发展?我有几点建议:一是研判旅游消费新特征,推进旅游业供给侧创新。譬如,线上消费的普及化和常态化,以及智慧旅游、线上线下旅游消费融合等成为旅游消费新方式。二是细化旅游消费新市场,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思路。疫情防护常态化下,大众游、团队游几乎无人问津,周边短途自驾、休闲一日游、家庭游比较受欢迎。三是把握旅游消费新方式,科技赋能智慧旅游新发展。四是注重旅游消费新体验,开启全域旅游发展新征程。当前,在全球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境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人们“诗和远方”的旅游梦想,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上和实实在在的家门口实现。五是提升旅游消费新环境,构筑旅游安全服务新体系。

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的新特征、新趋势、新方式决定了旅游供给端的升级要求,这将共同推动旅游业新一轮的提质升级,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治联动” 争做中国好公民

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作工作报告时关于道德与法治、正义与公理的一段阐述,引发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善良的好心人,路遇跌倒的老人,这类“扶不扶”的“经典剧情”经常出现。有人为此大发感慨,感叹人心不古。帮不帮?一时变成考验国人道德水准的天问。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处理,人民法院兼顾国法、天理、人情,明辨是非,惩恶扬善,以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如在审理“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时,鼓励见义勇为;审理“私自上树摘杨梅坠亡案”,让守法者不用为他人过错买单;审理“小偷逃逸跳河溺亡案”,宣示法不强求正义者的过重注意义务……通过一系列案件的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横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的做法。

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让群众有遵循、有保障,争做法治中国好公民。如何使人们争做中国好公民?我想,除了从法制层面做好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走出一条善治之路。还记得在2018年两会人民网采访我时,我曾谈到应该走以“三治联动”的道路,即以德治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以自治为核心。法治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德治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觉悟。思想所起到的作用是关键性的,也是根本性的。自治的关键在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行动上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让这三种方式形成合力,才能让中国好公民在新时代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