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完善我省中医药应对重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建议

时间:2020-06-17 10:21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农工党河南省委员会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摘要)〕

中医药在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问题

(一)中医院传染病救治体系不完整。市级、县级中医院科室设置不全,部分市中医院没有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科,县一级中医院基本没有呼吸科、感染科。此次我省147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只有3家中医院。

(二)综合防控能力不足、设施设备不完善。我省市、县级中医医院感染病科、急诊科、重症科等基础设施薄弱,发热门诊和传染科病房条件建设不达标,检查诊断和救治设备相对缺乏,院内感染防控能力不强。各地西医传染病专科医院以及大部分西医医院缺乏中医师,甚至连中药饮片药房与常用中成药都没有。

(三)缺乏中医应急队伍。目前,我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重症救治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市、县级医院中医师人员缺乏,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中,各地派往定点医院的中医医生很少有从事中医呼吸专业或危重症专业的。

二、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快速应急机制。在应对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上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纳入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医药防治措施纳入各项应急处置预案中。建立中医药应对重大疫情快速反应应急机制,确保中医药在疫情防控的第一时间全程参与重大疫情的救治。在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救治方案时把中医药纳入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提高中医药参与率,确保做到中医药能用尽用。

(二)完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分级、分层救治体系与参与机制。坚持平战结合、防治结合的原则,对我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中的防疫设施进行评估、及时更新、改造和扩建,选择确定一批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做为重大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进行建设,特别是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空气隔离设施设备建设。在现有三级中医医院改建或者增建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公共卫生楼,建成2—3家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作为大城市疫情防控定点医院,以实现平战结合。强化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和传染病防治医院中医科建设。

(三)建立适合我省重大疫情防控需要的规模适度的各级中医药卫生应急队伍。2010年我国启动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目前建立4类近40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议我省参照国家标准,规划建立省级中医应急医疗队伍,并制定人员构成、制度建设、培训训练、装配保障配置、队伍启动制约等相关方案,不断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水平,在卫生应急工作中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从而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在卫生应急工作中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科研攻关平台与机制。在我省有计划建立一批生物安全P3级实验室,在中医医疗机构内至少建设一家生物安全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开展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研究。完善临床医疗救治、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之间的有效协同机制,建立应急科研网络。依托高水平中医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建立有关传染病的中医协同攻关及成果转化平台,推动有关中药新药、疫苗、医疗器械等研发和临床应用。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防治传染病和重症救治能力培养。当前,我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重症救治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建议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加强中医药人才防治传染病和重症救治能力提升。在中医师继续教育培训中重点突出传染病防治相关内容要求,将其作为中医师每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必修项目,使中医师能掌握传染病的最新知识,不断提升防治能力,从而进一步整体提升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