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炳旭常委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口头发言(摘要)〕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河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最大主战场,面临的任务重、难度大。围绕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长效机制,稳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严格“四个不摘”政策落实机制。深化扶贫攻坚,量身打造“菜单式”扶贫项目清单,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已脱贫的县、村、户,攻坚期内保持扶持政策不变、扶持力度不减。二是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抓实边缘户、脱贫监测户的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工作,建立长远帮扶政策体系,对“两类户”、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三是完善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机制。应对疫情影响,分类施策,挖掘省内需求潜力,引导驻地用工企业将简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到乡镇、村居,建立“扶贫车间”,提高就业率。建立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接纳企业的对接联动机制,稳定就业。对留守大龄等难以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员,优先安排公共管理和服务性岗位就业。四是强化长远战略衔接机制。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衔接,科学制定规划对接、政策对接、投入对接、重点工作对接等对接机制。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
二、推进扶贫产业,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一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对农业产业发展结构进行优化,加强产销对接,注重打造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龙头产业,引导特色优势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三产融合,推动生态改善,强化带贫效果。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开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为契机,加大政策扶持,统筹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引导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适度倾斜,规划建设一批乡、村扶贫产业园和产业扶贫基地,盘活集体资产,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是开展消费扶贫行动。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将贫困地区作为稳定原料供应基地,带动贫困乡村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到贫困地区统购营销农特产品,让贫困群众直接获得收入。扶持农村商贸企业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服务,以农村电商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三、紧盯目标发力,保持决战决胜态势
一是紧盯剩余贫困人口聚力攻坚。对重点地区实行重点指导和政策倾斜,集中全力攻坚,落实好“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制,做到层层较真碰硬、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查漏补缺,关注重点人群,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回头看”,着力攻克“三保障”突出问题。三是紧盯兜底保障不落一人。更加关注贫困老年人、无劳动能力者等特殊贫困群体,落实落细特困救助供养、扶贫助残、临时救助等兜底措施,持续推进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集中托养,落实低保“渐退期”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四是紧盯作风建设从严从实。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协调联动,持之以恒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作风攻坚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