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科学规划 精准管控 推动黄河水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

时间:2020-06-17 10:21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李柳身常委在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口头发言(摘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沿黄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和生态环境改善起着巨大的支撑保障作用。去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大力推动黄河水资源高效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相比,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还没有做到科学、节约、集约,还没有做到用足、用够、用好。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黄河属于水资源贫乏的多沙河流,近年来水资源呈进一步减少的趋势。随着用水需求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缺水将成为沿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是引黄保证率低。我省境内黄河河段为游荡性河段,部分引渠淤积及取水口脱河现象时常发生。调水调沙造成河床下切,引水能力大幅下降。引黄工程体系连通性差,不能实现区域之间的合理调配。

三是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主要是引黄灌区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的现象,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不够,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四是引黄调蓄能力不足。现有的引黄调蓄工程及引黄调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枯水年问题更加突出,亟需提升丰蓄枯用的调节能力。

为推进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保障和增加我省引水指标。目前从表面上看,我省55.4亿m·的黄河用水指标用不完,可实际上是“干流不够用、支流无法用”,黄河供水区严重缺水。据了解,当前国家在考虑调整黄河用水分配指标,我省应积极呼吁,推动有关部门考虑河南的缺水实际,保障黄河原有用水指标不减少,并在今年计划开工建设的引江补汉工程用水指标中给予倾斜支持。

二是理顺引黄调水管理体制。部分引黄灌区,如大功、赵口、三义寨等,跨市跨县统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对于灌区下游用水和全区域统筹调配产生了较大影响。建议研究成立省级调度管理专门机构,对接流域管理机构和上级调度管理单位,负责全省尤其是黄河水资源的调度管理。对于跨行政区域的引黄工程,应坚持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原则,对引黄水进行统一调度、统筹配置。

三是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为解决引黄面临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我省规划建设167座引黄调蓄工程,但工程建设整体进展缓慢,仅建37处,在建29处,尚未开工的还有101处。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引黄调蓄工程建设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更好做到丰季存水、枯季调水,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

四是实施动态计划调度。在保障省内黄河用水总量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各引黄口门之间实施年度用水计划动态调度,不局限于每个口门确定的控制指标,避免出现表面上分水指标用不完、实际上部分口门无法引水的被动局面,造成用水指标白白浪费。同时,对引黄能力不足的17座涵闸,通过降低闸底板、设置移动泵站等措施尽快进行系统改造。

五是促进用水效率效益提升。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持续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和灌溉技术。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发展规模,严格限制和压缩高耗水、重污染的产业和项目。加快建设城市中水回用工程,提高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率。

六是推进水资源立法。加快国家层面水资源立法,研究修订我省相关条例和办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严格要求全面体现到涉水法治建设中。通过立法解决刚性约束不力的问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