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快递业呈快速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独立法人企业已突破400家,分支机构47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5万人。随着快递业务的迅猛增长,快递从业人员和快递车辆越来越多,车辆通行和快递投送与现行部门规定不时发生冲突、农村地区道路通行不畅等致使“最后一公里”末端投递出现不少问题。
1.快递末端投递服务进门难。快递服务把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单位等简称为“三进”。目前情况是,全省129所大专以上院校中有122所已实现快递进驻,但进驻形式不规范、不统一,有待进一步改进;部分社区设立了智能快递箱,但比例很小;多数机关企事业单位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允许快递人员进门投递,也没有指定的接收快件地点和人员。
2.快递服务车辆城市投递通行难。由于现行快递服务车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交管部门对快递车辆缺乏统一管理,禁行、禁停、扣车、罚款的情况屡有发生,2016年全省约有50名快递从业人员被拘留。
3.乡镇快递网点生存难、监管压力大。截至2016年底,快递企业在全省所有乡镇实现了服务全覆盖,基本建立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但乡镇网点业务量小、经营压力大、基础设施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加上县城及乡镇未设立邮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难等问题突出。
建议:
1.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打造末端投递平台。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允许快递服务进门投递,利用传达室、社区物业、超市、便利店、连锁店等设置快件收投点,方便人民群众。支持快递企业与第三方企业开展投递服务合作,第三方在取得邮政管理部门的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前提下,快递企业可以与其开展投递服务合作。支持推广应用智能快递包裹收投箱等自助设施,建议政府部门将智能快件箱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2.加快推行快递专业车辆标准,解决快递服务车辆通行难问题。建议公安等相关部门借鉴北京等地做法,在“四统一”(即统一选型、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河南实际,对市级以上邮政管理部门核定的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及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颁发相关证件,使其合法化,纳入统一管理,给予城区通行和停靠便利,并在城区行驶路线、停靠地点等方面实行绿色通道,以解决快递末端投递服务的通行问题。
3.强化监管力量,完善乡镇末端投递服务。建议设立县级监管机构,增强市场监管力量,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引导乡镇企业设立合法的分支机构,通过企业转型升级,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提高经营效益。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