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健康中原建设

时间:2017-08-11 22:4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医药大省,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在机构规模、特色专科、中药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中医药总体上尚处于第二方阵的位置,存在诸多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

(一)多数中医院基础设施落后。我省多数县级中医院是由卫生院改建而来,业务用房不足、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配套等问题突出。市县级政府对中医药发展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很多项目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限制了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发挥。由于对河南传统中医资源挖掘研究重视不够,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民间验方也濒临失传。

(二)中医药产业发展缓慢。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中药产业无序生产与盲目发展现象突出,存在多头管理、各行其是、分散经营等问题。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联结比较松散,缺乏有力的产业化协调机制。2015年,禹州中药材交易额近35亿元,百泉仅2亿元,而安徽亳州的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交易中心的交易额高达260亿元,占全国中药材交易总额的1/3。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服务尚未融入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我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还存在发展规模小,研发水平低,市场规范和准入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三)中医药生产水平低,优秀人才短缺。我省现有中药生产企业100余家,但规模小,名牌产品少,无论在生产规模上还是经济效益上与全国知名中药生产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医药产学研体系发育不全,投入不足,产业化开发散、小、乱问题严重。优秀人才匮乏,结构错位,分布不均,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医师数仅位居全国第15名。

中医药振兴发展任重道远,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和重要的中医药大省,要把握大好时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实现中医药强省的建设目标,建议如下: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规划建设以公立中医院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基本中医药服务网络,改善省、市、县级公立中医院基础设施,提高诊疗装备水平,积极培育中医名院、名科、名医。二是要注重中医治疗方式灵活且费用相对低廉的特色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和补偿机制。三是谋划成立民间验方和技术研究机构,开展民间中医特色疗法收集整理及推广。

(二)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一是保护利用中药资源,重点支持、引导药材种植养殖的合作社、科技公司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养殖。二是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鼓励政策,引导中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优质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制药企业,构建现代中药生产、流通和监管体系。三是规划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投资中医医疗器械、中医药生态旅游、药膳食疗产业,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三)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力度,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支持医疗机构研发、生产和应用中药制剂,推动重大新药创新、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二是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三是创新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机制,设立启动“河南省名中医”师承教育项目,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完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加强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

(四)弘扬中医药文化。一是加强宣传,普及中医药常识,推广健康养生理念和养生方式,使中医药更加深入地融入百姓生活。二是重视中医药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的保护,对上蔡蓍草园、鹤壁五岩山药王洞等具有开发价值的中医药文化遗迹进行开发。三是深入研究河南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大力挖掘和凝练中原地域文化精髓的仲景文化、洛阳正骨文化和怀药文化,构建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中原中医药文化。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