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关于加强安阳高陵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

时间:2017-08-14 22:45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目标任务,吹响了全省文化大发展的集结号。加强安阳高陵遗址等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独特优势,是建设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和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的战略支撑,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的紧迫任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安阳高陵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魏武帝曹操之陵墓,距今约1800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高水准、高规格、高质量的保护利用安阳高陵,对深入研究汉魏历史文化、发展地方文化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就安阳高陵遗址的考古发掘、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和展示利用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感觉进展缓慢,保护成效不明显,与社会期望值相差甚远。

一、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政府和有关方面对安阳高陵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巨大社会影响力及对河南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不到位,做好保护利用工作的信心不足,紧迫感不强,视野不开阔,方法措施不多。

二是考古发掘迟缓。对安阳高陵的陵墓、陵园、寢园的建筑性质、规模结构、分布范围不清楚,周边古环境调查不系统,一些重要学术问题未解决。

三是保护形势严峻。项目规划设计周期长,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不完善,保护方法欠科学,墓道出现坍塌,遗址风貌人为破坏严重,部分地下遗迹受损。

四是展示利用简陋。对安阳高陵的研究不深入不全面,展示手段单一落后,科技含量低,开发方案实施缓慢。

五是资金严重短缺。据估算,完成安阳高陵考古发掘、本体保护、环境整治、遗址公园建设等约需6亿元,目前仅投入2.6亿元,缺口较大,靠各级政府财力难以保障相关工作的正常进行。

建议:

(一)高度重视安阳高陵的保护利用工作。建议省政府借鉴江西省“海昏侯墓”保护利用的经验,把保护利用安阳高陵纳入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写进2017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编制好保护利用规划,借助曹操在华人世界中的巨大影响力,打造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载体。

(二)加快安阳高陵的考古发掘和文化内涵研究。抓紧做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勘探,及出土文物的修复、整理和研究工作,形成清晰完整的安阳高陵考古学认识。深入挖掘安阳高陵的重要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丰富安阳高陵保护利用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建立健全安阳高陵保护利用的制度机制。建立高规格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保护利用工作。依法完善保护、管理、运营、监督机制,确保安阳高陵保护利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参照信阳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做法,整合遗址所涉及的乡(镇)、村成立安阳高陵保护管理区,行使乡镇政府职能,负责遗址的保护利用、文化产业、旅游开发等工作。

(四)打造以安阳高陵为首的三国文化品牌。建议省政府和相关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安阳、洛阳、许昌、南阳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中原三国历史文化游”精品线路,提升中原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适时协调河北临漳县将安阳高陵和临漳邺城遗址联系起来,建设豫北冀南历史文化遗产特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宣传推介,实现合作共赢。

(五)多渠道筹措安阳高陵保护利用资金。建议省和安阳市政府从推动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出发,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高陵遗址的保护利用。认真做好遗址保护立项规划和遗址公园报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配套资金支持。充分发挥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的平台作用,用好用足用活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探索运用PPP等合作模式,把海内外对安阳高陵的高度关注,引导到实实在在的大遗址公园建设之中,将其打造成集保护展示、科学研究、游览观赏为一体的历史考古、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旅游基地。

责任编辑:魏蔚